第二百一十六章仁至义尽(1/6)

楚渊淡淡看着皇甫仁安,缓缓接着说道:“将军说,本王这是异想天开,沽名钓誉。为了搏一个爱民的好名声,视护军将士命如无物。为此,当时的北疆将领中,以皇甫将军为首,近百人在本王府外连跪三日,要本王收回成命。”

叶瑶在心中暗暗道,果然,古往今来的上位者,都对哭求跪求这样的软子恨之入骨。而到了楚渊面前,你只要把心里头的话直说出来,不管是私心还是公心,他都会给你一个清楚明白的交代。只要你敢毫不遮掩的说实话,讲道理,他就不会看轻你,这比什么软硬手段都好用。在他的面前倚老卖老,不懂装懂,那无疑是自寻死。

他并非容不下反对自己的人,只是看不上虚荣和虚伪的人。一个连心里话都不敢直说,甚至连自己的本心都不敢面对,只知道拼了命地文过饰非,粉饰太平的人,在他眼里,连被指点的资格都没有。

皇甫仁安也想起了这些往事,气势不由有点儿弱。

十四年前,楚渊也不过是个十一岁的少年。那时候,他刚来北疆数月,就大阔斧地抽调了一千人,组建成王府亲卫,并大手笔地整护军整体的军力部署,一副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

北荒气候严酷,能在那里生存下来的妖,都不容易对付。因此,北荒比南陆沼泽更为危险。特别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妖们找不到食物,就会把目光对准人族。因此,进入北荒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敢出关猎杀妖的冒险者都不多见,更不要说是军队了。

可是,他楚渊就敢屡次带着自己的亲卫往外跑,虽然受伤的时候不少,却也次次都安全无恙地回来。几个月后,更是放言,说是要军队轮出关,以妖练兵,整肃北荒外围的妖布局,吸引狩猎者出关历练,让北疆变成第二个南疆。

那时候,皇甫仁安觉得,这位少主的心机太重,刚一到北疆,就立起了威名,收拢了一批亲信;也太冷,连亲生母亲都不怎么放在心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计牺牲。怎么是这样狠心无的人,为了自己的野心,哪里会计较别人的死活?

顺理成章的,他皇甫仁安站到了楚渊的对面,并成了反对者中的领头人。作为华皇后的肱骨心腹,他不能容许这个r臭未干的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的败坏她的名声!而黄少昊的选择则与他相反,这个滑不留手的小人,一头倒向了这位年少的亲王,从此唯楚渊马首之瞻,唯楚渊之命是从。

楚渊见皇甫仁安不说话了,又道:“后来,本王与黄将军联手,选出一万卫,出关入北荒,半年后返回关中。去时一万人,回来时八千三百零一人。出关时,这些人大多是低阶灵术师,中阶的不过九人。可回来的时候,b括本王在,突破到高阶的便有七人。剩下的八千多人中,有一半成了中阶灵术师,另外一半人的修为也有所进。不仅如此,还带回了相当于整个护军三个月所需的修炼资源。”

“不错,那时候,殿下的运气的确不错!”皇甫仁安只得承认。他还记得,当时,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北疆,楚渊从此名声鹊起,迅速获得了大部分将士的拥护。再之后,那出关的一万卫编制打散,混编入护军的各个分部。然后,楚渊亲自带队,以五千人为一个建制,再次深入北荒。

这一次,只去了一个月,便折返回来。其中大多数人修为进,还带回了大量的修炼物资。紧接着,十个卫部纷纷组建卫,轮出关,每一个卫部为期一月。楚渊次次亲身带队,他带着这些人出去猎杀妖,采摘灵药,同时从中选出有培养潜力的将士,部分充入自己的亲卫中,部分培养为锐的影密卫,作为日后的心腹,如今的秋枫鸣和田砚就是这样的出身。

“那时候,王府传令,命各个卫所轮驻守江州,轮出关狩猎。七个卫所积极响应,唯有剩下的三个卫所,皇甫将军的第一卫,慕容康的第二卫,韩凌的第三卫,以主帅突然受伤,不便从命之故,拒不出兵。”楚渊用不带一丝感的声音说:“此外,皇甫将军和慕容将军还派人入天京城,面见母后,请求母后下令,驳斥逆子楚渊鲁莽无德之行,还北疆清平盛世之景。”

“你劫持了老夫给华皇后的亲笔书信?”皇甫仁安悚然而惊。当,那送信的人一去不返,华皇后也没有传出一句话来,他还以为上出了什么事呢!

“是又如何?信中,你把北疆的兵力部署,人事变迁,以及本王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事无巨细地都写了出来。难道却不曾想过,若是这信落在了先帝手里,会是个什么下场吗?本王一再严令,任何人不得将军务泄与外人,不带随意与朝中人互通有无,皇甫将军此举,与把北疆卖给了虎何异!”

楚渊说到这里,冷笑了一下:“更不必说,你信中言辞暧不清,狎昵不恭,若是让先帝见到了,反而误会你皇甫将军与母后共事多年,早已愫暗生,倾心相许,又待如何?彼时,母后在皇宫中的形势已然不妙,任何一点儿破绽,都会成为足以致人死命的把柄!”

皇甫仁安的脸开始发紫发涨,变得如同他的铠甲一般颜,额头和脖子上青筋毕现,怒声道:“殿下,你就算是怨恨老夫,也不能拿生身母亲的清誉做文章!华皇后一生仁义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