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章 配合与不争功(2/3)
河谷里的赵军主力,除了活活饿死,别无他法。
毕竟此次过来,军中带了不少绳索。
“中郎将这是打算迷惑贼人?”
若非熟悉这里,断然不会如此轻松。
“敢问将军意欲何为?”
胡遵听到这个军令,不禁就是有些担心:
“中郎将,将士们从高平关急行而至,一路不免有些劳累,不如让他们今天先行休息……”
“小人,就尽量一试。”
“果然还是有些区别的……”
所以双方很是默契地在河谷口两岸山口,各自驻扎了一队人马,监视对方。
石苞自认是中都护的爪牙,自然是要站在中都护的立场考虑问题,方能对得起中都护的栽培。
说不得,白起就是故意要饿死赵军,至少要饿得他们没有丝毫力气,不能动弹,所以拖了那么久,最后才接受赵军的投降。
就在函谷关烽火又燃的时候,大河以北,犹如约好了一般,同样是兵戈再起。
明明中郎将在高平关时,筹划有度,颇有大将之风。
“真打?”胡遵闻言,越发地有些不解起来:
别处的崖壁,可就不是斜削,而是直直劈下,犹如世间最高大的城墙,根本没有任何借力之处。
毕竟台塬虽长,却并不算是太宽,再加上有人带路。
南乡特产的麻绳,那是久经考验的,质量没得说。
“如今到了这里,若是不表现得急切一点,如何让魏贼相信我们是要着急渡水?”
数百年前,秦军大约也是在这里与赵军隔水相望吧?
姜维露出了笑容,转身吩咐道:
“让将士们就地扎营,今日就好好休息一番,明日再继续。”
“反正在我们到达目的地之前,不可能放你离开,你也要跟着我们一齐走,免得泄露了风声。”
但若是换成站都站不起来,而且还自相残杀吃人肉,连同袍都不敢相信,甚至要相互提防的数十万敌军,那可不就轻松多了?
至于赵括明知道有秦军就在河谷口下游,为什么还带着数十万大军一头扎进这个明显是口袋阵的陷阱,大约只有当年参与此事的当事人知道了。
反正换成是石苞自己,他就会这么干。
跟着石苞在水边察看敌情的胡遵,不由地有些忧虑,“吾等兵力,是不是有些不足?”
李六嘴里所说的斜坡,犹如被巨人一刀斜削而下。
“那里莫不成就是长平之战时,赵军被聚而歼之的地方?”
再伸长脖子,探头看向崖壁。
听到姜维这个话,不但周围的将士大吃一惊,就连李六都忍不住地劝道:
“将军,还请三思!真要按将军之言,少说也要在这等密林里走百余里。”
丛生的荆棘野草把原来已经十分茂密的树林越发封得密不透风,犹如天然屏障,阻止人们在林中行走。
怎么到了这里,却是让人感觉有些莽撞了呢?
石苞哈哈一笑:
“胡将军,我非是着急渡水,我说了,我只要把贼子尽可能地吸引过来就够了。”
而且因为河谷的特殊地形,外围的赵军就算是想要过来增援,也是不易。
“只要能阵前立功,性命尚且不顾,受累而已,何足道哉!”
最先与魏军接触的,不是正领军行走在轵关道上的冯都护,而是从高平关出发,准备前去攻打长子的石苞。
“所以我们迷惑贼子的方式,必须是要真打,打到让贼子不敢留有余力。”
再听姜维所言,又不由地大惊失色:
“将军,小人虽有些经验,但亦从来没有穿过这个林子!”
“将军,从这里下去以后,路就好走多了,此水边上,甚是平坦,只要顺着河谷往北,大约百里,便是函谷关。”
姜维看到他这副神情,继续说道:
“若仅是受累便能立下大功,就是再累又有何妨?”
心里想着,石苞开口问道:
“由此逆水而上,可曾全部察看过了?”
石苞能想到这一点,对面的魏军将领自然也能想到这一点。
石苞举起望远镜,看向对岸,但见对岸营寨林立,心知胡遵所言,并非虚张。
“吾等历尽险阻,岂是为了吓敌而已?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拿下函谷关。”
白起部署的速度只要够快,能及时派出偏师占据地利,就能轻易阻挡住赵军的增援部队。
饶是如此,才不过半日,姜维等人身上的衣服,就被树枝或者荆棘等挂出了几个大大小小的破洞。
“好!”
“传我令,全军休整完毕,明日继续攻打关城!”
至于是直接翻下高塬,还是继续在台塬上的密林行走。
“末将派出的先锋,曾数次尝试渡水,但皆被贼子发现,不得已退了回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