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99章 莫名其妙的饭局(1/2)

三月初,四山跟东港交界的地带划定将要划定开发区的消息传遍滨海。

相比前些年华夏的那个国家级开发区,滨海的高新开发区达不到如此级别,但传出来的消息说投入的资金比例和后续规划不次于国家级,有着相当大的手笔和长远计划。

杨宙听着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有点不知真假,但有一件却是真的,确实要成立开发区了,他买下的那个工厂就在其中。

这个消息倒没让杨宙有多大的兴奋,但是宁小龙兴奋了。

他能开起美容院、弄出租车养活了一帮兄弟源于几年前老家的那次拆迁,宁小龙单亲家庭,但有一个小院,拆迁后老妈得了一套房子养老,他则把自己的那套给卖了,然后正式出道,做生意,拉关系,混社会。

现在他虽然没有房子,但手里的钱和手下的兄弟都是隐性实力,谁也不敢小瞧了他。

这些年,他就住在美容院里,给老妈身边找了个小保姆,逢年过节去看望一下。

百善孝为先,虽然不是多么值得炫耀的事,但通过这件事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杨宙也是知道宁小龙这些年一直没有扔下老妈后才跟他走的近了许多。

正如宁小龙所说,是那套房子让他闯入社会。

所以在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意识到杨宙当初买下那个工厂是赚翻了。

他把电话打给杨宙,有点不相信的问道:“当时你真的就是为了做快递?”

杨宙笑着解释:“真的,没想到歪打正着了,晚上跟我去个饭局呗。”

“去哪儿?”

“附近那几个工厂老板攒的局,说是一起商量一下,这个工厂的拆迁应该跟开发商要个什么价。”

宁小龙听罢,微微迟疑了一下,点头说好。

开发区是个大蛋糕,早就被拆分了,而且拆迁有很多弹性空间,比如说开发区成立后,作为区府的体制内机关单位用地,早就留好了,周围的配套设置也都齐全,那种地方的征地就类似于国家征地,一切按照国家标准来,中规中矩,基本是民众也钻不到空子,但也不会受欺负。

但类似于房地产公司开发的部分说法就多了。

据大厂补偿和建厂的总价算出每亩土地应补偿的单价,再测算厂房的实际可使用面积,计算出最低补偿价,那是最基本的套路。

要是确定这个开发商对这块地有着志在必得的需求,甚至可以按最低补偿价的3-4倍报价,然后钉在那里慢慢谈,有特权法的支持,再加上自身实力够硬,开发商玩不了强拆,那坚持不懈的做个钉子户,多拿到一倍的补偿款不是梦想。

跟杨宙联系的这几个大老板的工厂没有一个占地面积比杨宙的小,四五个工厂加起来,足够两个小区再加一个商业中心的建设规模,这么大块面积是任何开发商都不会绕开的,所以基本掌控主动权。

当然要是像村里那种没有凝聚力的各家各户,很容易被开发商各个击破,到最后剩下的几个即没有背景又无关紧要的钉子户就有可能遭到强制拆迁,强制不行那就升级到暴力了。

但从上午的电话来看,几个老板属于消息灵通的那一类,消息刚一放出来就知道有可能是那个房地产商拿下这块地,杨宙很明显就感觉到他们在体制内也有人脉,也就属于双方软硬实力的比拼了。

基本不会出现被人强占的情况,所以才有今晚这次饭局,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几位老板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争取最大的权益。

他们争取筷的权益有他们的说法,因为那几个工厂都在经营,没了就是断了财路,杨宙这一个一直闲置,所以他对这顿饭局的态度是不冷不热。

如果是那几个老板非想他拿个态度,他就随波逐流,最后争取下来更大的补偿也是赚来的,即使争取不下来,就他年前的那笔投入,也是十倍以上的狂赚,里外都不亏。

所以他才想带着宁小龙去。

坐到东海渔村的大包厢里,各个老板果真是各有特色,有一个带着自己的小三来的,打扮的一脸妖娆,任由金主把手放在小腰上又揉又捏,眼波连转的一直在打量着杨宙。

杨宙对她的秋波视而不见。

“一开始以为这厂子还是老范的,没想到一打听才知道易主了,小杨兄弟目光如炬啊,刚买下来就拆迁,赚翻了吧。”

杨宙微微一笑,对于这种阴阳怪气的话视而不见。

“小杨啊,哥哥比你大几岁,听哥哥一句话,该你发的财不发,那就是傻,什么是我们该发的财,就是现在,所以我们几个要拧成一股绳,你说呢?”

杨宙仍然是微笑:“哥哥说的对。”

席间的几个老板悄悄交换了一下眼神,露出一种会决的奸笑。

他们的工厂靠着,这些年下来早就熟悉了,在杨宙没来之前他们就商量好了,不光要结盟,还要把杨宙绑到自己这架战车的最前端,让他去冲锋陷阵。

杨宙一个外人,不使唤他使唤谁,所以在看到杨宙这么年轻时,他们很满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