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贤王殿下的权谋!要大卖20万册!(2/3)

李承乾会再有什么蹦头。”

“但是,其他的皇子,就真的不会蠢蠢欲动,不会借机反击吗?”

马周看不到这一层面,并不代表李恪不会考虑到这一方面。

李恪清楚地记得,唐初期间,李承乾为了保住储君之位,跟三皇子李恪和四皇子李泰明争暗斗。

最终被李世民看不过去了,让长孙无忌假借齐王李祐蓄意谋反的事情,把太子李承乾也给玩死了...

那个时候,李泰蓄意谋反是被人告发,东窗事发后才被人查出来,是有实锤的。

而太子李承乾谋反...

顶多只是存在于想法之间。

毕竟,他身为太子,不到万不得已,还真没必要串谋群臣,弑杀兄弟,逼李世民退位。

即使李承乾真的要走他爸爸李世民的老路,也绝对不可能被长孙无忌查得出来...

他可是太子,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生下的嫡长子阿!

如果,太子李承乾当时真的要谋反。

长孙无忌作为他舅舅,为了日后的专权,为了长孙一族的繁荣昌盛,怎么可能不鼎力支持,全力辅佐?

史书上说,李世民让长孙无忌去调查太子李承乾,是否有谋反的行为,结果是...真的有谋反...

老子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长孙无忌得出这样的结果,唯一的可能性便是迫于李世民测试自己忠诚度的压力,索性放弃了李承乾,全力辅佐到唐高宗李治身上算了!

从武媚娘成功夺权来看,李治这个人定然是宅心仁厚,杀伐并不果断,且不擅于权谋。

所以,李治上位之后,定然会被长孙无忌牢牢控制住。

就算是李治想要让自己的兄弟们善终,长孙无忌却不可能让以贤能著称的李恪,继续活着...

这便有了唐初的储君争夺中,出现了很滑稽的一幕...

太子李承乾和三皇子李恪、四皇子李泰杀得死去活来、昏天黑地的。

本来李泰和李承乾就要倒台了,李泰是李世民最宠爱的皇子,也是嫡子,比李恪更有有机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而六皇子却是临门一脚...

啪的一下!

就将李泰和李恪二人踢翻,顺利登基...

如今的李恪,深知掀翻了太子李承乾之后,还要面对李泰和李治,以及长孙皇后这个女狐狸...

李恪非常清楚长孙皇后表面贤惠,不问政治,专注于打理后宫之事,但是攻心术可一点不弱。

她活着的时候,真正的做到“后宫不干涉政事”,却是对政事最大的干预!

这便会让李世民潜意识地认为,长孙家族是忠实与自己的盟友,对长孙无忌自然是百般信任。

而长孙皇后死了之后。

即使李恪以及其他的皇子表现得再优秀、再突出、再贤能,李世民也会选择熟视无睹,坚持立嫡子为储君!

这一世,李恪看得出,长孙皇后不会那么短命,不会让李世民对立嫡子为储君有所执念。

长孙一族扶持的皇子和官员们,却也着实不好对付。

不过。

以眼下的局势来看。

不管是长孙一族的官员还是皇子,都必然会随波逐流、顺势而为,选择将太子李承乾彻底地推倒。

既然李承乾已经是“必死无疑”,李恪倒是想要发挥他最后的作用,踩在太子的脑袋上位!

“殿下果然英明!是微臣过于腐朽,眼界狭隘,惭愧!惭愧啊!”

马周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很快便意识到李恪已经考虑到更深层次,即对付长孙一族扶持的皇子。

唉...

读了十几年的圣贤书,期间专研了那么久的老子纵横之道,却连十六七岁的皇子都不如。

实在是丢人阿!

但马周在官场摸爬滚打地这半年里,得以再贤能的的贤王殿下身边做事时,也练就一张比城墙都还厚的脸皮,倒也没有太多的情绪。

他问道:“微臣着实愚笨,实在不知殿下有何计划...岭南道的生意,的确支撑不住啊!”

李恪笑道:“马刺史!难道就连你,也不相信武氏的武大聪所写的《倚天屠龙记》不会大卖?”

马周摇头苦笑:“殿下...恕微臣直言,如果殿下压箱底的法宝便是《倚天屠龙记》...那真的还是算了吧!”

“就算大唐这这几十年中,没有太大的战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军队也得以养精蓄锐。”

“百姓的文化程度在科举的开展下,也有所提升,但是...”

“想要达到人人都看得懂文字,享受欢乐无穷的精神享受...恐怕目前还是难以做得到!”

唉...

贤王殿下还是太年轻阿!

被几次胜利冲昏了头脑,对现实社会和市场还是不能把握,满脑子都是奇妙、美好的幻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