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众议(2/3)

不一定好使,山东更靠近战区,州县戒心只会更重。只听阮大铖又道,“若是过临清往直隶走,地方更不好打交道了,京师脚下大官多,不是大官的也未必无权,州县官花点心思都能找到人投靠,你这般外地兵马过

去,见了文官武官怕是都不好使,就连冯老先生,也就是在涿州能帮点忙,你若是非要去直隶,真是要多带些粮草随身。”

阮大铖站起身来,庞雨知道他忙着要走,立刻站起来道,“徐州附近并不太平,阮先生若是走陆路,我派些人手护卫。”阮大铖没有拒绝,看看庞雨后客气的道,“老夫吃过饭就走,这里军务多,庞小友就不亲送了,老夫这里还有两句话,庞小友少年英豪,一心勤王是让人感佩的,

但这路途可不好走,粮什么的也缺,若是兵部没来军令啊,那就是勤王兵马够了,庞小友也未必那么急着去。”

庞雨知道阮大铖的暗示,就是勤王吃力不讨好,左右兵部又没调他,干脆就别去了。庞雨连忙点头,这阮大铖这次还确实上心了,这个人颇为势利,寻常也不说心里话,要是以前肯定会跟庞雨要求勤王后把他名字写入公文,这次却连这种话都跟

自己说,估计也是确实担心,不管是出于继续倚重庞雨的考虑,还是确实有了交情,庞雨心头都有点感动。

当下留心细看了两眼,阮大胡子脸上隐有忧色,看起来精神也不太好。

不由想起上次江帆说及的公揭一事,那公揭并未发出来,但复社一直在南京串联,目前好像有二三十人,这些人里面,只有一个吴应箕庞雨比较熟悉。庞雨想了一想,复社这帮人与阮大铖积怨已久,这事自己好像确实帮不上什么忙,就连吴应箕也未必劝得动,而且这么二三十人写个揭帖,也不一定有啥作用,

所以最终没有问出口。

在门外给那位周先生送了银票,又安排了卫队护送两人,庞雨目送阮大铖的身影在街道上往南而去。

过了片刻后庞雨走回大堂,现在没了外人在,几个军官顿时怒骂起来。安庆营计划勤王的时候参照湖广的经验,以为还能在地方沿途买些,岂知淮河流域如此残破,但好歹徐州在运河线上,粮食是不缺的,根本没想到是这番待遇,

拿着银子都买不到粮。

吴达财先看了庞雨脸色之后试探道,“要不就给那知州送些银子。”

蒋国用揉着额头问道,“送多少?”

吴达财再看看庞雨,“一,一千两?”

庞雨倒也不反对,但那知州都不在城头露面,这银子怎么送进去又要大费周章,徐州知州绝不是个好打交道的,连阮大铖这样的老油条都有点受不了。庄朝正低声道,“送银子也不是不行,只是原本计划里,徐州是勤王中转之处,山东那边若是不好买粮,辎重队和民夫还要回来续运,现在这般怎生续得上,总不

成每天都给知州送银子。”

陈如烈用力拍着桌子,“又不是要他知州家的粮,咱们自己买的粮凭啥不准出城,开炮把城门轰他妈的!”

庄朝正这次没说话,只是看着庞雨。庞雨自认是见过世面的,前世打交道的也都不是善类,寻常跟人打交道已不会动气,但几次带兵出门,遇到的事情多次让他血压飙升,心头很是想赞同陈如烈,

让炮兵把徐州几个城门全部轰烂,再将那知州抓出来斩首示众。

不过他也知道只能想想,考虑片刻道,“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与州县冲突。让百总以上军官都来此处军议,想办法出对策。”

吴达财举手道,“大人,可否让随军那些漕帮的也来,里面有些人以前跑过漕船,他们在运河走得多,或许能想出法子来。”

“这个建议很好,让漕帮的人来,还有墩堡管事的也来,一起想办法,谁想出办法解决军粮问题,升一级并赏银一百两。”

……当日午后,客栈大堂里面闹哄哄的,大堂里面位置不够,很多人只能靠在墙壁或柱头上,还有人蹲在地上抽烟,就像农村的宗族祠堂开会,庞雨坐在上首也不管

,只是听着众人发言。会议已经进行了一刻钟,先是吴达财介绍了目前的情况,然后就让大家想主意,已经有七个人发言,跟上午说的差不多,军官就是喊打喊杀,漕帮的就说送银子买通,也有人说从淮安买粮,水运到徐州补充,跟着就有另外漕帮的人说淮安过来要过船闸,管闸的太监收得贵,还未必时时能开闸过船,所以淮安买粮不稳妥

,随时可能断掉,直到现在还没有结论。

庞雨心头有点烦闷,没想到一仗没打,反而为这种破事开军议,这时突然听有人大声道,“小人要提议。”

庞雨看了一眼,是个头上带着棉帽的干瘦男子,看着有点印象,但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旁边的吴达财看到这人,顿时一脸的鄙夷。

吴达财是会议主持,开始说了在场都随意发言,只能朝谭癞子点了一下,示意他说话。谭癞子站起来朝庞雨躬躬身,“小人觉着不用去淮安买粮,这里是运河边上,跟咱们安庆一般的地方,市面上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