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庆(2/3)

远不止那点常例银子。”

“都是聪明人。”

庞雨回想了一下,唐为民可从未跟他说过此事,上次去巡查下枞阳仓的时候,唐为民也不让庞雨插手,看起来这漕粮和仓廒里面的学问,远不止一个袁仓子那么简单。

“刘掌柜你准备一下,明日与我一起出去一趟。”

刘若谷应道,“东家安排便是,正好百顺堂没生意,小人也想出去走动走动,只是不知去安庆做什么,是否需要小人特别准备什么?”

庞雨摆手道,“不用了,我要去府衙落定那战功的事,府衙往兵备道、巡抚衙门的申详还未发出,此事不能轻忽视之,正好也要送阮先生回府城,另外嘛,你往来安庆多,带我去看看安庆的码头、仓廒,另外也看看安庆府城之内适合地方,咱们在安庆也要开些生意。”

……两日后的安庆府城南,庞雨一行刚走出南门,城南门外的街市稍有些冷清,但比起桐城来,仍是热闹非凡。

安庆六县此次有四县遭遇匪灾,除了南京之外,安庆也是士绅流向的一个方向,毕竟这里离家乡近,也相对安全。

庞雨昨日一早从桐城出发,与阮大铖一同前往安庆,随行的还有刘若谷、庞丁、徐愣子等人,还有一小队壮班送到练潭才返回。

流寇过后路上不是很太平,阮大铖有庞雨同行才放心,这次把戏班子和家仆都尽数带了,桐城住宅内很多贵重物品也一并带走,看样子确实不准备再回桐城了。

他的东西装满了五个大车,造成速度缓慢。

他们在路上的铺递住了一晚,紧赶慢赶的,总算两天走完了这一百四十里路。

到达府城的时候,阮大铖邀请庞雨在自己府上住,但庞雨婉拒了,他此次过来到府衙办事,不知晚上是否有应酬,住在别人家中不甚方便。

阮大铖便先行带家仆回府,说晚间在南门外宴请庞雨一行,庞雨在府衙附近客栈稍事歇息,跟着便出南门赴约。

庞雨出了南门后,回头往城门看去,城墙好像还没桐城的高,门洞上刻着“盛唐”两个字。

安庆城墙共五门,东门名枞阳、东南名康济门,西门名正观,北门名集贤,南门即盛唐门。

安庆府城就是怀宁县城,此地北负大龙,东阻湖西限河,南瞰大江,是长江重镇。

府城建有城墙,城周九里十三步,城高二丈六尺,城壕深一丈,并引长江水入壕。

安庆城墙天启二年才修葺过,但此时又过去十多年,庞雨方才从北门入城时候,见到有民夫正在施工,似乎要把北墙增高,集贤门右侧城墙还有两处凸起,似乎要建敌台之类。

此次流寇入侵之后,桐城的士绅也向杨尔铭上了条陈,列举了一些他们想出来的御寇之法,其中就有增修敌台。

但此时在盛唐门外却没有见到检修的迹象,大概皮应举认为北墙威胁最大,而南边是安全的。

庞雨来了安庆两次,都是来去匆匆,只对府衙附近熟悉,此次过来虽然也有事情要办,但时间安排比较充裕,正好可以用于考察。

有阮大铖这个老怀宁接待,庞雨也能打听到更多消息,毕竟阮大铖的交际圈子,不是普通百姓能比的。

在盛唐门外等了很久,到日暮时分阮大铖的轿子才过来,后面带了几个家仆,似乎还有另外一个管家,庞雨不知道阮大铖到底有多少房产,需要这么多管家。

阮大铖下轿来跟庞雨步行,走了一段到了一处木楼下。

阮大铖停下来对庞雨一伸手道,“今晚便在此楼顶层招待庞小友。”

庞雨仰头看去,这座木楼颇为雅致,大门上挂着一个“中江楼”的牌匾,每层斗角之下挂满风铃,在江风之中发出悦耳的铃声。

随着阮大铖入楼上行,每层皆装饰华美,合适处皆满挂山水画卷,角落窗台配种花草,其精致程度,即便是庞雨吃过的最高档食铺,也无法与之可比。

到得最高层时,阮大铖将家仆都留在下层,庞雨也只得让几个随从留下。

顶楼只摆放了一张方桌,阮大铖熟练的打开四周窗户,安庆四野尽收眼底,西北方山影蒙蒙,南方天水一色。

只是此时天色渐暗,视线有些模糊,庞雨觉得若是白天过来,可能景色更佳。

阮大铖伸手请庞雨坐下道,“今日只有老夫与庞小友,由老夫一尽地主之谊。”

庞雨道谢坐下后问道,“阮先生高义,但若是城门关闭,一会如何回城去?”

“无妨,老夫在怀宁叫开个城门还是不难的,即便是不开门,老夫在这中江楼不远还有一处临江别业,总是有栖身之处的。”

他说到栖身之处时,神色稍稍落寞了片刻,随即又恢复常态。

此时有家仆陆续上楼来,摆上一道道菜肴,不一会功夫已经摆满了桌面。

阮大铖连伺候的仆人也没留,自己倒了酒后举着酒杯对庞雨道,“今日回来仓促,家中的厨子也已去了金陵,老夫只得叫家仆去安庆头面食铺点了各家拿手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