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影响(2/3)

战,李定国来势汹汹,可去得也太快了,尚可喜报急的信使派出,估摸着还没过长江呢李定国就已经回广西去了。但是,向清廷报捷的同时,尚可喜也表示希望清廷继续派遣八旗军来协助他剿灭广东的其他抗清武装。说白了,首当其冲的就是两度让靖南藩铩羽而归的陈凯。

“那就等八旗军到了的,琼州府和那香港岛有水师屏蔽,但是陈凯那厮的老巢潮州府可没有。这次,定要与他个好看!”

………………

尚可喜还在平南王府里咬牙切齿的时候,顺流而下,明军的舰队便直接返回了香港岛。舰队返回,陈凯也并不急着离开,干脆就在官署里进驻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明军舰队炮击广州城,陈凯在城外羞辱尚可喜,而尚可喜“连声儿都不敢吭”的事迹迅速的传遍了广州府,尤其是那些珠江沿岸的县镇上,由于早前烽火狼烟预警的关系,更是早早就从广州那边得到了消息。

明军的嚣张与清军的畏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哪怕明军依旧没有夺取广州府陆上的任何城池,可是双方的气焰却让很多人产生了明军实力要强于清军的错觉来。

一时间,广府各处,无论市井、乡间,还是衙门、军营,到处都在对于这般耸人听闻的奇谈窃窃私语。与此同时,琼州府在早前陷落的消息,以及清军突袭香港岛失败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伴随着这些奇闻的更有着陈凯任命了一个女子为香港岛守备的惊世骇俗。

“聂一娘?哎呀,别是老梁家的那个儿媳妇吧,我可听人说那年她活了下来,还刺杀了一个鞑子军官呢。”

“老哥哥,你说的那人是咱们广州同乡?”

“可不是嘛,兄弟,王师要杀回来了,陈老大人真的要带着王师要杀回来了!”

“……”

永历四年的广州大屠杀,陈凯打开的口子放走了太多的百姓。随他回到潮州的只是三分之一左右,其他更多的则依旧在广州府的地界,失去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无非是苟延残喘罢了。

消息传来,两个已经沦为了佃户的自耕农在田间窃窃私语。这样的场面,在河畔、在溪边、在茶肆里、在工坊中、在矿洞内,比比皆是。甚至就连那些没有受过陈凯救命之恩的百姓们也无不翘首以待着这一天,只因为平南、靖南这两个藩王实在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消息在陆上疯传的同时也迅速的传到了海上,香港岛遭到突袭,确有不少海商、船主离岛而去,但是他们走得匆忙,回返南洋的食水基本上都还没有准备妥当,况且还要弄清楚当前的情状,就只能继续在左近徘徊。

明军的打脸随着陈凯的到来如期而至,响亮非常,这些人常年在海上讨生活,嗅觉最是个敏锐。眼见着明军不光是没有受到影响,反倒是比之从前逼得清军水师更是无处求生,当即又纷纷的返回到香港岛,向陈凯恭贺这一场大捷。

“陈抚军此举,真乃大张我大明王师的气概,就说前几日,便又有几户商贾、缙绅向末将赠予钱粮的,这都是托了陈抚军的福啊。”

来的不只是海商、船主,陈奇策早早就派人来过了,更晚的一些时候,海陵岛参将李常荣也亲自赶来向陈凯祝贺,大有要借此拉近彼此关系的架势。

海陵岛在上下川岛以西,且入了肇庆府的地界。李常荣无论是接到消息的时间,还是赶到此地的时间,比之陈奇策的人都要来得更慢,确也没有好奇怪的。这一上岛,见了陈凯的面儿当即便是一个劲儿的恭维,着实让陈凯有些好笑。旁的不说,去年杜永和、吴文献奉命移师广州,李常荣可没有像陈奇策那般出手拦截,只是目送离去而已。不过嘛,这里面的猫腻陈凯也不打算在深究了,此刻能来,便是日后展开合作的基础。

“李帅言重了,不过是欺负欺负尚可喜老贼的水师罢了,不值一提,不值一提的。”

陈凯说得谦虚,但是李常荣却对于制“江”权的重要性却还是大加赞颂了一番,并且一力声称陈凯的战略战术是开启了广东抗清的新纪元。至于那个所谓的新纪元,说白了就是用岛屿锁死清军向海上发展的可能,进而实现不败的可能。

“只要岛屿不失,就只有王师上岸打鞑子的。莫看鞑子势大,可若是真的有了大好机会,席卷广东一省也并非是什么难事啊。所以说,陈抚军的办法真好!”

这是个聪明人,似乎已经从思维上开启了以海为沟壑的思路。类似的还有陈奇策,早前陈凯与其人聊过,陈奇策对于制海权的理解显然要更胜于这李常荣。

不可否认,这是好事,陈凯与陈奇策之间是有合作关系的。每个月,香港岛的收入都会有一些送到上下川岛作为珠江水道西线封锁任务的补贴。作为长久的合作伙伴,陈奇策早已对连城璧存在着阳奉阴违的情状,起码在给陈凯捣乱的事情上,总督说什么也是白说的。

李常荣在岛上待了三天,看着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