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太岁(2/2)
了默契,忙连连喊停。
大家不吵了,听他继续扯:“前些日子尚书令韦参不是倒台了吗?大家只知他是行贿受贿,为官不廉,不知在座有没有想过,韦参在当宰相的时候可是处处与安陵王作对,这岂不是活该犯了太岁,惹来灾祸吗?如今他被贬到宜城当知县,从正二品降职从七品,想来不是**,却是天灾啊!”
众人听罢皆倒吸一口凉气,尤其刚刚嚼我口舌的那桌人,更是吓得面色惨白,便是此刻有人想反驳,却见那姜宣讲的有板有眼,不像是瞎编,顿时感到分外惊恐。
我没想过姜宣竟有编话本的天赋,便抓了把西瓜子,颇认真地听他编下去。
姜宣不愧是当过暗卫又当过面首的男人,十分善于察言观色,他见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听他讲,故意作口干状,不停给自己倒水喝,旁边人瞅着瞅着,见他不往下讲了,更是焦急,声声催促起来。
姜宣韵足了说书人的味儿,这才缓缓放下茶杯,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道:“你们可知道这次青阳王叛乱背后的隐情吗?”
大家见他声音变小了,连忙凑成一团,竖着耳朵听,姜宣的声音更轻了,仿佛要讲一段不能传入市井人耳的宫廷秘辛。
我的位置虽近,但也听不清了,便揣着瓜子挪了木墩去听。
姜宣道:“那夜青阳王的人马到达玄武门下时,正是子时,天本有一轮皓月,双方开战时,忽然狂风大起,乌云遮月,城门站来一个人,青阳王的人借着城的火把看去,此人竟是安陵王,那时安陵王盛怒,说此门不可破,若是想破着玄武门,便是违逆太岁,青阳王哪会相信这些话,不理他继续攻城,谁知暗无天际的天突然亮起一颗星,看那方位正是北斗破军!叛军见此景象皆大惊失色,恐有大祸将至,就在这时,暗风中射出两只冷箭,正中青阳王胸口,而射箭之人正是安陵王啊!”
“你这人真是满口胡说!那青阳王分明是被司马将军击溃的,你说是安陵王有何证据?”
见有人反驳,姜宣不急不恼,一摊手,故作无奈状道:“小生知道,在场各位信不过小生的一面之辞,可小生这番说辞,当真是从司马将军府听来的,没有半分虚假!大家若不信,大可去问那夜值班的羽林郎和金吾郎,便知小生所说是否属实。”
姜宣这话说的巧妙,既撇开了自己的关系,又能以一真掩三假,当时在场的羽林军和金吾卫确实可以证明青阳王是被人射下了马,但他们不可能知道“我是太岁”的宫廷秘密,自然答不来其他问题,见他们吞吐,百姓便会当真,如此一来,我这个假太岁,便成了真太岁。
若这事传开了,怕是以后永乐城的人不仅不敢嚼我是非了,或许见了我便要躲呢。就因为姜宣这现编的段子,百姓们就被愚弄得团团转,逢年不知是拜城隍好,还是拜我好。
想到这里我不禁捂着嘴笑起来。
极巧的是,刚好在坐的便有一位羽林郎,他举起茶杯朗声道:“我能作证羽林军到时青阳王确实已受重伤,胸口中了两箭,却不知是谁射的!”
众人听罢皆是一惊,顿时对我安陵王有了几分敬畏。
姜宣忽然回过头,坏笑着对我比了一个大拇指,我也促狭一笑。他今日一举实在令我欣慰,觉得他在王府吃住这么多年,能如此护主,算是没白养。
就在茶馆议论纷纷之时,忽然跑堂人匆匆忙忙地从馆外冲进来,喘着粗气向里面的人喊道:“东市口审青阳王啦!大家快去看啊!”
刚刚还在讨论我是不是太岁的人,赶忙收拾起东西,争先恐后地奔去东市口看李孛弼。
、5y
我对此颇为无奈。现在人心太八卦太浮躁,一有热闹便一窝蜂地凑去,这样的民风委实不好。
我叹息着理了理衣袖,不慌不忙地站起来,一双手十分自然地搭在了姜宣的两肩,轻咳一声,道:“快使个轻功,我们赶过去看热闹。”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