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故事即人生(十一)(1/6)

84定时炸弹(1)

警局的会议室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讨论案情。

小赵说:“实在不行就派谈判专家吧,再不行就找个心理医生,这家伙要是一直不开口,大家谁也没辙啊。”

小钱说:“我看啊,干脆谁都不理他,记得上一个案子我们是怎么破的吗?就是把嫌疑人晾在审讯室里几个小时,最后那家伙自己怂了,把一切罪行都交待了。”

小孙说:“你说得不对,上次那个家伙犯的是盗窃案,和这个能一样吗?这个是连环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话说我们多久没处理过这么大的案子了,这要是破不了可就麻烦了。”

小李说:“我看哪,还是用小周的法子吧。”

听到小李的这个提议,大家都不说话了,刑讯逼供是违法又违纪是事情,如果是平时跟,身为刑警队长的阿源早就劈头盖脸地训斥他了,但是今天大家却心照不宣地沉默了。

小周前段时间因为在审讯嫌疑人的时候发生过刑讯逼供的行为,之后小周受到了停职的处理,因为这件事,作为队长的阿源也收到了领导的批评和处罚。

对于现在坐在审讯室里的那个犯罪嫌疑人,其实所有人的想法都和小李一样,恨不得暴打他一顿,可是如果他死咬着就是不交代案情,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时间每过一秒,阿源就多忍受一丝煎熬。

会议室里还在争论不休,阿源觉得自己的头被他们吵得嗡嗡直响。

这件案子其实这样的,早在半个月之前,城市里的某个大学的女生失踪了,起初家长也没在意,孩子常和同学玩到很晚,有时还会在女同学家借宿,手机因为没电而无法接通的情况也是有的。

直到女孩失踪的第三天,家长才真的急了,报了警之后,发动亲戚朋友在城市各个场所找了好几天,甚至大学里的同学也自发地加入到寻人的队伍中,可始终没有发现女孩的踪影。

大概一周之后,有人在城市的河边发现了一具女尸,经过dna比对,证实了就是失踪的那个女大学生。

家长哭天喊地,却已经无法挽回女儿的生命了。

这个案子移交到阿源的手上,但他无从查起,线索少得可怜,可外界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他不能有一丝懈怠,不仅仅是作为警察的责任,他也有个女儿,他懂得作为家长失去女儿该是有多痛苦,就算是为了遇害的女孩儿,他也要把这个案子破了。

不过命运似乎在有意捉弄阿源,他在全队下了必须破案的死命令之后的一段时间,不但案情没有丝毫进展,而且类似这样的案子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好多起。

被害人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女孩,死亡特征也和之前那一起凶杀案的遇害人如出一辙。

这座城市里从有史可查的时候就从来没出现过连环凶杀案,这一下因为这起离奇的案子,这个小城一夜之间聚焦了全国甚至是世界的目光。

大批记者从各地纷纷聚集到这里,这个城市本来就不大,大宾馆和小旅店几乎一夜爆满,好在现在是夏天,一些因为路途较远的记者来到这里时已经订不到房间了,索性就在刑警队办公楼不远的广场上支起了简易的帐篷。

阿源真是有苦说不出,案情发展到这里,很有可能变相地在打草惊蛇,他知道这样下去,要抓到那个变态的连环杀人凶手就难上加难了。

除去这些人对案情的执着程度已经干扰到警方办案的效率之外,他们对这个小城本年度的gd倒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此时刑警队的办公楼前已经围满了各路记者,有的记者采访不到办案人员,转而去采访受害者的家属。

面对着镜头,有伤心欲绝的家长开始哭诉,细数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以及自己如何含辛茹苦地将女儿抚养成人。

有痛不欲生的家长因为受不了孩子的离去患上了抑郁症,更有极端的家长选择了自杀。

有怒不可遏的家长开始谴责警方办案不利,把女儿遭此厄运的原因都推在了警方的头上,责怪他们没有给百姓们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网络是一面放大镜,媒体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把这些声音散布到网络能触及到的角落。于是网友纷纷对受害者表示哀悼、对家长表示同情,更多的则是对警方的一筹莫展表示愤怒。

这一下舆论的压力排山倒海一般压倒了阿源的肩膀上。面对着媒体的镜头、网友的口诛笔伐、还有领导层面的施压,阿源在通报案情的记者会上向所有人承诺,限时一个月内侦破这个案子,否则的话,自他以下,刑警队所有警员全部辞职。

不过案情一多,总会找到一些线索,阿源通过缜密的排查,逐一确认了这些被害人的身份。这些被害的女孩儿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她们都是在同一个大学里就读。得到了这样的线索,阿源把侦破的范围缩小了很多,他断定凶手一定就在这个大学里。

阿源对凶手做了一个基本的推测,因为遇害人都是女性,所以他判断凶手是个男人。年龄大概在30至40岁之间,这是因为警方曾在一个女孩抛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