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那天,我把一个大姐扎漏气了(2/3)

司空为何不对袁氏直接动手?”

董卓道:“大汉素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之说,吾初掌权柄立足未稳,正是积累名望和关西世家支持的时候,等我掌控尚书台,便是向袁氏清算之日。”

李儒说:“司空高见。经司空拔擢升迁的清流名士,近日已陆续到京,他们大都感恩司空对其的赏识,对司空的德政大为赞许。雒阳的风气正渐渐好起来。”

董卓道:“还不够,必须对袁氏的势力进一步打压,掌控尚书台迫在眉睫。”

“不如以退为进。”李儒献计说:“司空不妨答应太傅袁隗,卸去司空之位,转迁太尉之职,彻底掌控军权,同时提拔蔡邕、王允,令其进入尚书台,一步步架空袁隗。”

董卓点头说此计甚妙。

这两人是董卓最近非常信任的人,蔡邕自不必说,董卓征辟他入京进入司空府直接做了祭酒,又给他举荐高第,显然要把他一步一步推起来的举措。

蔡邕颇有知遇之恩的感受,很想报答之。

有句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董卓虽然名声不好,但蔡邕本着必将其劝诫好的态度,认真地做事。

而王允则是直接表现了对董卓的钦服,极为卖力的成为董卓信任圈子里的人。现在国事上的大事小情,董卓都是毫不忌讳的交给王允去做。

可以说是以为肱股。

以武将晋升,靠着武力掌控雒阳朝廷权柄的董卓,现在要采取怀柔政策来对待士人。凶暴如董卓也明白,单靠武力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董卓又问:“昨夜洛水河畔奇袭坞堡,中郎将董璜表现如何?”

李儒微微沉吟,回道:“全程观敌掠阵、躺平,险些为右校尉淳于琼所执,亏侍中仆从侯来吉舍命相护。司空,中郎将做主,将五成所获三人均分,汝看……”

董卓放心地点点头,“吾知晓矣。”

董卓大儿子已亡,有孙儿孙女一对。小儿子方才襁褓。所以董璜若是太强太精明,他反倒睡不着觉,就是这种废物一样,叔侄反倒相处融洽。

多贪婪些怕什么,我董卓家大业大,不差钱儿。

说着说着,董卓打起了鼾声,李儒悄悄起身行礼便要离开。

董卓突然翻个身道:“汝方才说刘子玉昨夜出兵打着什么由头旗号?”

所谓师出有名,不管是再凶残暴虐的人出兵攻打别人,都会找个占据制高点的名分。

李儒回道:“侍中喊的是消灭恶霸地主,剪除世家豪强,劫富济贫,救民于水火之类。”

董卓哈哈笑道:“刘子玉甚有见地,深得吾心也。”

李儒告辞出来,琢磨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董卓话中之意,又有什么可笑的。

刘和、贾诩、董璜率领虎贲郎、羽林郎在下午返回雒阳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那就是虎贲、羽林扫灭洛水河畔豪强的消息不知怎么传遍雒阳民间,很多百姓自发走上街,来欢迎队伍凯旋归来。

老百姓带着水果蔬菜和酒食等在路边,送给行军的将士们。

桓灵二帝荒淫无道,灵帝动用大司农钱粮、卖官集资建西园,修裸游馆后,帝国一副要完蛋的样子。

已经很久没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种盛况了。

朝廷非常重视,要表彰有关人员,提这个建议的就是王允。

坊间交口相传,洛水河畔百姓苦这些土豪大户久已,土地被兼并,百姓流离失所,无不恨不得把这些豪强剥皮吃肉饮血。

董璜嘴都咧到耳丫子,身为凉州军团的一员将领,从上洛以来一直被士大夫骂被百姓骂,啥时候受过这般欢迎,刹那间觉得正气凛然了。

刘和骑在高头大马上,盔甲鲜亮帅的一匹,很多娘们忍不住把手里的水果手帕之类的往他身上扔。

享受如卫玠、潘安般的待遇,幽州大公子未免有些飘飘然。

哈哈,水果盈车。

突然一堆东西从街边楼上扔出砸在他头上脸上,除了荔枝桂圆葡萄之类的水果,居然还出现了芥菜噶的、葱、姜、韭菜、冬葵等物。

大公子气得瞪眼,马德这谁家小娘们不开眼,这是要拿我烙个韭菜盒子咋地?

扭头看去,街边商户二楼一扇帘笼挑开,一个衣着鲜丽娇艳貌美的小娘正冲他抖落手帕,娇滴滴地道:“哥哥,来玩儿啊。”

一不小心,掌中挑窗帘的竹竿掉落下来,正砸在刘和头上。

这他么谁,把队伍拉章台一条街来了?

刘和转头怒视。

董璜直捂脸,吾真不是故意的,就是太轻车熟路了。

喜欢三国:我汉室宗亲,夺天下气运请大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