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让他含笑九泉(1/2)

看贾诩盯着信好半天没言语,侯来吉心中忐忑,七上八下,几次欲要张口询问,都硬生生忍住。

“嗯……”终于贾诩抬起了头,侯来吉连忙露出一个充满希望的微笑。

贾诩说:“字写得真好,不过下次别写了。”

“啊?”侯来吉愣住,这什么虎狼之词,某搁这儿杵半天,你给我回这么一句。

“这是什么书体?”贾诩又拿起绢帛书信看起来,“非楷、非草,有隶书、楷书的结体框架,又有章草的一丝气韵,灵动而不媚,端正而不呆板,意趣盎然,真诩平生所未见。唉,可惜了。”

说着把绢帛随手扔进大帐内的炭火盆中,呼啦一下,就烧成灰烬。

侯来吉差点没急哭,“汝怎么……汝怎么能这样?”

贾诩笑笑道:“请转告侍中,他可以直接命你传口信,免得落人把柄。”

他又说:“侍中因何得罪张济?”

“公子射死了他侄子。”

“张绣?”贾诩吃惊不小,刘和真吃了豹子胆,这祸可惹大了。

“不是,是张骥,公子只射中张绣的左臂。”

贾诩松了口气,“若真射死张绣,便算是我也爱莫能助,还好死的只是张骥。等粮草辎重到了之后,你就可以留在营中等待消息。能不能帮上侍中,就看他的造化了。”

“多谢贾都尉。”侯来吉深深一揖。

半个时辰之后,徐晃护送着车驾来到贾诩军营。

贾诩出来迎接蔡邕,语气恭敬,态度谦和。

“徐某告辞。”看到车驾安全进入贾诩营帐,徐晃也不下马,拱手与侯来吉和贾诩告辞。

“公明公保重。”侯来吉恭敬行礼。

“恕不远送。”贾诩也拱手还礼。

两人目送徐晃离开,贾诩赞道:“壮勇有谋,名将之风。”

西凉军和白波军交锋厮杀,徐晃多次出现在第一线,表现可圈可点,是以贾诩并不陌生。

贾诩眼光独到,颇为看好徐晃。

他暗暗点头,徐晃这样的人都甘愿为刘和所驱策,看来这位刘侍中还很有一套。

乱世求存不谈理想不谈道义,贾诩还是很欣赏刘和直截了当跟自己谈利益的风格,一目了然童叟无欺。

贾诩交待手下守好车驾、照顾好蔡邕一家和侯来吉,蔡邕是董司空征辟的当世名士,必须要以礼相待不能怠慢。

虽然董司空威胁要杀蔡邕全家,那也是司空杀得别人杀不得,你跟董卓比?

接着贾诩便带着亲随快马加鞭赶到校尉李傕的营地,单独拜见。

贾诩笑容满面,“稚然公大喜。”

李傕一头雾水,“喜从何来?”

“现在有一桩天大功劳送上门来,稚然公愿意笑纳否。”

“竟然有此等好事,文和你且说来。”

贾诩便把事情来龙去脉,捡能说的需要说的讲给李傕听,有些话则藏在肚子里没有明说。苟道大师深明语言剪辑之道,一定让你听到我想让你知道的。

李傕却摇摇头,“侍中杀了张骥,便算他是我麾下主簿,也断无为他开脱之理。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更何况他杀的还是张济从子张骥,若是为他与张济开战就更没道理。不如你我吞下功劳,刘和死活管他作甚?”

这时候跟我玩道义法律,你是怕打不过张济吧?贾诩暗叹一口气,李傕草莽枭雄鼠目寸光,真不值与之为谋。不过今天为了诩自家的前程,还非得帮刘和不可。

刘和远见卓识,与我心有戚戚焉。

现在风起云涌,眼看雒阳局势就要失控,我必须为自己谋求新的依靠,刘和乃大司马幽州牧之子,汉室宗亲,他主动寻求帮助,这是结交的天赐良机。何况还有功劳可捞,又何乐不为呢?

至于李傕、张济,皆莽夫也,无不可以利说之,只要条件足够,不信张济会为一个死了的从子与我兵戎相见。

想到这里,贾诩摇头道:“稚然公此言差矣,侍中不但要救,还要把功劳给他记上一笔。”

“此话怎讲?”

“侍中是汉室宗亲,大司马幽州牧刘虞可就这么一个子嗣,出兵相救等于为朝廷办事。何况侯来吉带来的俘虏可以作证,昨夜张绣、张骥蒙面以白波贼自居,真深究起来,张济勾结贼寇的罪名难逃……”

“原来如此,若能以德劝服张济,那一切就听从文和你的主意便是。”

贾文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李傕,两人约定各点本部兵马会合,前往张济大营前五里结营布阵,派使者前去要人,先礼后兵,务必救下侍中刘和。

却说刘和与卫伯觎率领手下,护卫着车驾在小路迤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