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站队(2/2)

家孙辈,只此一个堪造之材…”

沉毅皱了皱眉头:“堂尊,您要是这么说,下官就不能带姜公子去淮安了。”

姜老头摇头,对着沉毅笑了笑。

“老夫的意思是,希望子恒能够多教教他。”

“他若是闯不出来,老夫哪天没了,姜家立时就要败落了。”

这种情况并不奇怪。

这个时代,科举才是立国之本,可科考这玩意儿,很多时候需要天赋加上努力。

而大多数二代三代,太安逸了,不太愿意努力。

而且也未必有天赋。

比如说赵昌平的两个儿子,赵幽州,赵蓟州。

两个人都是中人之资,老大致力于科考二十年,至今依旧是秀才。

老二更是吊儿郎当,根本不可能科考。

这种就是典型的后继无人,因此赵尚书只能把心思,放在了女婿宋应身上。

姜尚书大约也是这么个情况。

因为他跟赵昌平一样,都是“寒门”科考出身,一辈子大多数时候,都在拼搏上进,没有时间精力,去整顿家风,也没有时间,去教育孩子。

沉毅若有所思,微微点头。

“堂尊放心,姜公子只要肯用心,一定能在淮安学到很多东西。”

“也未必要从下官身上学一些什么。”

一老一少两个人,在兵部衙门的班房里聊了很久。

一直到下午,沉毅才告辞离开,姜简亲自把他送到了兵部衙门门口,两个人笑眯眯的拱手作别。

等到姜老头转身回了兵部,沉毅也默默转身,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兵部衙门。

他微微低眉,小声咕都了一句。

“不知这老头,到底有几个可造的孙儿。”

念叨完这一句,他默默转身,两只手拢进了袖子里。

不管这老头,有多少个孙儿。

他愿意让孙子去淮安,就说明,大九卿之一的兵部尚书姜简,已经彻底公开站队,站到了北伐派的这边。

再准确一些,是站到了沉毅这边。

这是一个好消息,说明朝廷的风向转变,已经不仅仅限于“态度”,有一些人已经有所动作,开始下注了。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

虽然一个姜简不太够用,但是这对于北伐,对于淮安军来说,已经是个很好的开头了。

带着这些念头,沉老爷坐着马车,回到了家里。

回到家里之后,带了一下午孩子,一天时间悄然过去。

次日,沉毅还没有睡醒,青儿便敲响了他的房门。

“公子,家里来客人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