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衷心祈盼 废立之权(3/4)

,你与我的情谊,更是天下皆知。

有些事他们二人不方便做,但你一定要去做,有些人他们不方便杀,但你不能退缩。

只要关中不乱,只要关中能恢复元气,大汉便不惧一切敌人!

这点你记住了吗?”

刘备叮嘱,一句句落入张飞的耳中,亦让张飞不断哭着点头着。

“弟弟记住了,记住了,兄长放心。”

见到张飞将自己的话都记下来后,刘备的脸上方才流露出一些笑容。

“子晟回来了吗?”

听到刘备突然提起糜旸,张飞不由得一愣。

但随即他就明白了刘备的心情。

人之将死,想见到每一位亲人都在身前陪伴。

明白刘备用意的张飞,一边用力抹去脸上的泪水,一边挣扎地站起身说道:

“快了,应该快了!

臣弟出去看看。”

说着说着,张飞就要往外走,可他最终并未能迈开一步。

因为他的手正在被刘备用力抓着。

“兄长不想你走。”

刘备的这句话,让张飞刚刚擦干的脸庞,再度被汹涌的泪水所吞没。

“臣弟不走,不走,臣弟会一直陪伴着兄长。”

见张飞留下后,刘备对着内侍喊道:“唤相国进来。”

得到刘备的吩咐后,内侍忙不迭地跑出殿外将诸葛亮给带了进来。

当诸葛亮入内看到躺在榻上,无比虚弱的刘备后,故作坚强的外壳被瞬间击碎。

扑通一声,诸葛亮双目垂泪地跪在了刘备的榻前。

“陛下!”

见到诸葛亮的反应后,刘备示意张飞扶着他坐起来。

当坐在榻上后,刘备终于有力气伸出手。

一双冰冷却又带着别样温度的手,不久后触及上诸葛亮的脸庞。

一滴滴悲伤的泪水,被刘备用双手一点点抹去。

“吾还是希望卿唤我明公。

如当年隆中初见时一般。”

刘备的这番话,更让诸葛亮的泪水,如决堤的回忆一般不断涌出。

想那年隆中初见,一人满目沧桑,忧国忧民,一人羽扇纶巾,智珠在握。

那一年,曹操势大,有吞吐天下之象。

那一年,刘备仓皇,有髀肉复生之恨。

而那一见,既是命中注定,却又是相见恨晚。

“我今年年近五十,还能见到兴复汉室的那日吗?”

“明公勿忧,有臣相助,大事可成!”

那一见,一人敢问,一人敢言,遂定下了这份千古罕见的君臣之谊。

那该是多么浪漫,且令人向往的一次会面呀!

时过境迁,当年的一人成为大汉天子,一人成为大汉相国,可他们二人的关系,却从未有过转变过。

鱼水之情。

“明公!”

回想起往日种种,诸葛亮情不自禁地如刘备所愿,喊出了这么一句称谓。

而在听到诸葛亮的这声称谓后,刘备脸上流露出十分惬意的神色。

“一切都未变过,真好。”

在发出一声无憾的感慨后,刘备紧紧抓住诸葛亮的手,他指着跪坐在一旁不断哭泣的三位亲身皇子。

于起居官惊骇的目光中,刘备说出了如下这番话:

“君有亘古罕见之才,必能安国,终定一统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当刘备说出这番话后,不仅起居官感到惊骇,就连刘禅三人与诸葛亮也齐齐吓了一跳。

唯有张飞对这一点不感到意外,他的兄长一直都是如此至情至性。

刘备这番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刘备并非是说,若刘禅不堪造就的话,诸葛亮可取而代之。

刘备的意思是,若刘禅不堪造就,将来难以承担社稷重任,诸葛亮可以废除刘禅的帝位,选择另外两位皇子其中之一更立。

毕竟刘禅将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刘备不能保证在经过无上权力的腐蚀后,刘禅是否会发生改变。

可不管刘备的目的是什么,刘备都是在堂而皇之的给诸葛亮,人臣最至高无上的废立之权呀!

古往今来,有几位帝王能对臣子信任到这种程度?

古往今来,唯有刘备而已。

在短暂的震撼之后,诸葛亮立即对着刘备泣涕拜道:

“臣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