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明王朝建立,世界格局的改变(3/4)

不肯合作的辽东本地人,朱瀚并不吝啬自己的残酷手段。

跟随朱瀚前来辽东的刘伯温,对于朱瀚的这个策略也是深表赞同。

“殿下言之有理,如今辽东百废待兴,最缺的就是人口,谁要是能够听从大明教化,那下官就派人给他们接济粮草衣物,谁若是敢忤逆朝廷的意思,那下官也会毫不吝啬对他们施以雷霆手段!”刘伯温在旁边缓缓的说道。

在蒙古人打算北迁草原的时候,就已经在辽东境内大肆搜刮掠夺。

那些不肯跟随蒙古人北迁草原的辽东人,要么被杀,要么被驱赶,最最好的结局也是被抢掠一空,所以辽东本地人如今已经是穷困潦倒的无以复加。

明军要是不给这些辽东本地人接济粮草。

恐怕一场大规模的饥荒就会在这里上演。

毕竟如今可是辽东地区刚刚开春化冻的时候,按照往常的时节来说正是要播种的关键时刻,可是辽东人手中的粮食,早已经被蒙古人抢掠一空,甚至于连种地的种子都没有了。

春天的种子要是播种不下去,那等到秋收的时候,一定会颗粒无收,根本没有余粮度过辽东寒冷的冬天,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一条路而已。

所以明军利用手中的粮食,很快就在辽东重新建立了一整套大明王朝的华夏礼仪制度。

各个县城的辽东人纷纷搬着自己家的祖宗牌位。

向明军表示自己祖上是汉人的身份,表明自己跟蛮夷人不同。

凡是能够得到明军认可汉人身份,那么这些辽东本地人就会获得一笔用来湖口的粮食,还有一批从中原分来的最新农作物种子。

这些古怪的种子,一个个黄圆熘熘黄不拉叽的,十多万辽东人根本就没有人见过这种奇怪的粮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土豆?”

“这是大明王朝,对于你们的恩惠,乃是中原最为高产的粮食,只要把这个种在地里,一年下来可以让全家人再也不用担心饿死!”

负责教授辽东人栽种新农作物的大明,官员们开始沿街走向宣传土豆的好处。

被蒙古人搜刮一空的辽东人,哪怕有万分的不情不愿。

但面对如此情况,也不得不去播种这些奇怪的土豆。

朱瀚想要用最快的手段在辽东建立稳固的统治秩序,首要任务就是让这些辽东人能够吃饱饭,只有他们吃饱饭了才能给大明提供徭役,然后建设道路水利等工程。

土豆这个生长快又耐干旱耐寒冷的农作物,自然就成了辽东大发展的首选。

大明英王朱瀚在辽东设置了辽东宣慰司由刘伯温兼任宣慰使。

差不多一个多月后,朱瀚基本上把辽东全都给掌控在了自己手中,现在管辖的范围相当于后世的整个辽宁省、大半个吉林省还包括高丽半岛的北部,这就是大明辽东宣慰司的全部地盘。

不过,大明军队要想再继续向北,征服那些更偏远地区的女真人,却是遇到了一个此时难以克服的困难。

大明高丽副都护毛贵亲自来到了辽阳,向朱瀚汇报遇到的困难。

“殿下,如今古州、开元、胡里改、牙兰这些地方已经被我大明军队收入囊中,但是要是再往北的话,那些女真人可就要难对付的多,这倒不是说更偏远地区的女真人战斗能力有多么强悍,而是他们居住的地方除了深山老林之外,遍地是湖泊沼泽,一旦到了春夏时节,立刻就化为一个个吞噬人命的沼泽暗坑,而到了秋冬时候,全都是一片茫茫雪原,人畜一旦走上去,连方向都是无法辨别,我大明军队就算是再勇敢善战,恐怕也无法顺利通过这些遍地都是沼泽的地区。”

毛贵作为大明在辽东高丽一带的先锋官。

其与女真人作战大大小小不下百次,早已经摸清了女真人的实力和分布情况。

越是靠近南方的女真人越是文明开化一些,而越是往北的女真人,因为穷乡僻壤的关系,更加的野蛮落后。

而且东北这个地方变成后世的黑土地北大仓,其实是进入近代社会以后的事情。

在古代的时候,东北平原遍地都是湖泊和沼泽,连一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

除非是本地女真人亲自领路,否则外来人一旦踏入其中,很容易就在沼泽当中迷失了方向,或者直接沉入沼泽之中丢掉性命。

到了近现代之后,因为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原汉人移民到了东北,这才进行了一系列的垦荒围田,消灭了一大批的沼泽。

而一直到了新成立,又是有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农民对东北平原进行建设,才把东北建设成了真正的大粮仓。

以如今朱瀚身处的这个元末明初时代来说,东北是所有人望而生畏的林海雪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