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调集粮草,征调民夫(1/3)

三天后。

一个延绵数十里的庞大车队朝着北方边境缓缓而去。

运送粮草的车辆无数。

这个队伍正是韩信带着戍边大军。

今天他们开始了返程。

第一批粮草在这三天时间里已收集完毕。

但粮草太多,二十万戍边军都运不完。

最后只能外加十万新兵帮忙运输。

因此这次的运输队伍也庞大无边。

韩信此次的任务就是运送粮草安全抵达北方边境。

而这也只是第一批粮草,后期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

只要北方边境有战争,大秦就会源源不断地给输送物资。

只要大秦有充足的粮草。

就很好地解决了战争的后顾之忧。

让后勤部队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不用担心士兵打仗会填不饱肚子。

也是在戍边大军离去的这一天。

大秦日报刊登出了一个劲爆消息来。

征调民夫!

重启骊山工程!

这消息一出,顿时就引爆整个咸阳城。

这一话题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榜首话题。

所有得到这个消息的人都有些傻眼了。

搞什么鬼?

好不容易才停止的工程,怎么又重启了?

不是用匈奴人来修建吗?

怎么这次还要征调民夫了?

“征调民夫修建可不是件好事啊。”

“为什么还要征调民夫?不是又抓了二十万匈奴吗?”

“用匈奴人来修建不好吗?为什么又要征调民夫?”

“大秦又要征调民夫了,我们要不要跑路啊?”

“我也有点想要跑路了,修建骊山工程可不是开玩笑的。”

“为什么要跑路?话说这次的征调民夫与以往不同啊。”

“以前征调民夫只有一口饭吃,还是强制去的。”

“这次征调民夫,不强制,竟然还有工钱!”

“而且这工钱给得好不低,除了征调民夫外还有工匠。”

“参与工程的人,最低工期一个月起,来去自由,不强制,这点好啊。”

百姓们议论纷纷。

此次征调民夫与以往不一样。

他们不知道大秦朝廷想干嘛,为什么那么怀柔了?

与以往的强硬做派完全不一样。

这让很多人都摸不着脑袋。

但是当他们知道这是太子殿下下的诏令时。

这才驱散了眼前的迷雾,原来是殿下的意思。

但这是好事啊。

强制征调的话,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如今是想去就去,不去也不会掉脑袋。

有人心动了,毕竟来去自如,而且酬劳也不少。

但有些家庭富裕的人可不想去。

想去的也只是那些家庭一般般的。

这一则消息以咸阳城为中心,迅速扩散到周边的城池。

更多的人得知了这个消息。

不过这次不是强制征调民夫。

因此并不会引发恐慌。

而且还有很多人想要去。

毕竟这也是一个赚钱的活儿。

若是没钱只给饭吃的话,估计很多人都要跑路了。

可如今情况与之前不一样,这一切都是自愿的。

很多人照着大秦日报社上的地址去报名。

报名位置就在各官府设立的临时报名点。

甚至是有些人生怕去迟了没名额。

如此就看得出来大秦也不是所有人都是有钱人。

还是有很多人缺乏钱的。

仅仅是三天的时间。

报名人数达到了四十万人。

这是一个庞大的人数。

不过对于大秦的人口来说还是少了一些。

而且这四十万人中,大部分都是民夫,也就是干苦力活的。

报名的工匠极少,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都不到。

而这批人也快速朝着骊山的方向赶去。

都不需要士兵带路的,自主组织一队队人朝骊山赶去。

太子府里。

王离把一份名单拿了过来。

嬴子夜低头静静地看着名单。

民夫才四十万人,还是有些少了。

而且工匠也太少了一些,远远不够。

毕竟有很多活儿是需要工匠来做的。

但此次不是强制性的征调,很多名都不想报名参与。

或许是他们认为骊山工程太辛苦,还不如在民间干活好。

“殿下,那些民夫与工匠是不是太不识抬举了些?”

“竟然就这点人参与报名了而已。”

“这可怎么办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