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流言四起(2/3)
/>
赵小满点点头,道:“不知何时,将军才会接纳小满!”>
陈圆圆道:“想必将军也对你有意,我找机会探探将军意思!”。>
赵小满笑了笑,感谢陈圆圆。>
姜瓖开会完毕后,来到了这边。>
总督府面积还算比较大,姜瓖给陈圆圆安排了一间房子作为卧室,还打算配备丫鬟,服侍陈圆圆。>
在姜瓖心目中,无论是原配还是妾室,都会一视同仁,他的女人都会有丫鬟。>
当天晚上,姜瓖在陈圆圆卧室就寝。>
赵小满酸溜溜的,不知何时她才能这样。>
第二天,周遇吉出发了,要前往山西镇赴任。>
在出发前,姜瓖到城外送别。>
“周兄,收回军田,惩治卫所军官、地主乡绅,这非常得罪人!”>
山西镇那边相关事宜,姜瓖专门派人协助周遇吉处理,要是周遇吉能做好,就不用他亲自处理了。>
周遇吉道:“有贤弟在,又有何惧哉!贤弟放心,我一定把这事办好!”>
片刻后,周遇吉带着人员出发了,在所带兵马中,有四成是原本部下,其余是姜瓖调拨给他的大同军,周遇吉会根据姜瓖的要求,惩治各卫所军官,收回军田,操练士卒。>
姜瓖下辖的三个总兵,所装备的武器,皆是由他统一发放,由大同兵工厂制造,以后三个总兵下辖官兵的军饷,都由他派驻的财务队统一发放。>
接下来,姜瓖要全面练兵。>
原本的步卒,训练时间还不够,只不过有姜瓖带兵,军纪严明,加上军饷高,将士们都肯用命。>
姜瓖要把麾下兵马,全部都训练成精兵。>
骑兵有一千五百人,战马亦是只有千余匹,出战缴获战马两千余匹,姜瓖打算把骑兵扩充至两千五百人。>
要想有源源不断的战马供应,必需有自身的养马场,要想培育出优良战马,必须有良好的养马之地。>
蒙古、东北、河套、陇西地区,皆是好的养马之地。>
河套就在姜瓖防区西边,大明在鼎盛时期曾经将其纳入疆土,目前属于漠南蒙古,是姜瓖志在必得之地。>
向崇祯报告的查抄七大晋商所得六百万财产,也该运送给崇祯了。>
崇祯同意姜瓖自留三百万,上缴剩下的一半。>
在给崇祯的报告中,那六百万财产中,共有银子三百三十七两万,金子八千两,价值十余万的珠宝,其余皆是古董字画之类。>
既然要留下一半,那么全部都要留下现银,其余的给崇祯。>
再加上查抄王承允所得,给个六十万两给崇祯就可交差了。>
那些古董字画值不少钱,但必须慢慢卖出去,无法短时间内全部变现。>
就算崇祯不满,那又如何,骄横跋扈的武将多得是,比如总兵左良玉,俨然就是土皇帝,崇祯也无可奈何。>
姜瓖提笔写好报告,然后带人去库房清点财物。>
大量古董字画被装入箱子,用钥匙锁上,贴上封条。>
第二天,大同东门外,姜瓖给运送钱财的队伍送行。>
队伍刚出发,只见远处有三人三骑,慢速跑来。>
三人望见姜瓖,向姜瓖这边而来。>
不久后,来到离姜瓖数丈外停下。>
姜瓖身边卫兵们戒备起来,禁止陌生人靠近,防止有人对姜瓖不利。>
姜瓖把他们看清楚了,三人年龄三十余岁至四十余岁之间。>
其中一名体格魁梧之人,向姜瓖抱拳道:“敢问可是大同军,在下三人,受吏部调遣,到大同任职。”>
姜瓖指明要的人才到了,三个人一同前来,不难猜出身份。>
姜瓖抱拳还礼,问道:“三位可是阎应元、冯敦厚、陈明遇!”>
眼前这相貌堂堂的武将,竟能把三人名字说出来,三人皆是意外。>
随即,三人自报身份。>
“在下阎应元!”>
“在下冯敦厚!”>
“在下陈明遇!”>
姜瓖道:“本将军正是姜瓖,欢迎三位到来。”>
原来这个英俊之人便是姜瓖,三人齐齐下马行礼。>
见到这个大英雄,三人皆神情振奋。>
姜瓖作揖回礼,再仔细打量这历史上的“抗清三公”。>
阎应元三十余岁,身材高大魁梧,国字脸。>
冯敦厚身材高瘦,同样是三十余岁,留着山羊胡子,看上甚是文雅,感觉属于典型的文人。>
陈明遇四十余岁,身材矮壮,双目炯炯有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