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老朋友(2/3)

边协防的是凯尔,冲过来争吵的是巴拉克与克洛斯,画面中根本找不到诺伊维尔的影子,但是诺伊维尔当时并没有抗议。而是赛后德国队根据录像提出了申诉,他们认为争吵的应该是后换上场的耶雷梅斯,并要求改判。

对此凯尼除了幸灾乐祸的哈哈大笑之外,根本没有半点同情,自己这位朋友可是个语言废材,混了德国这么就还是个半吊子,就他这样子还争论?这主裁可是真够可笑的,不过说起来本届世界杯的主裁的确是操蛋无比,一群来自低级别联赛的渣渣,连没有联赛的乌干达都来了裁判,这简直是太疯狂了!

这话头一被凯尼挑起立刻就得到了两人的一致认同,说起来这个困扰众人的问题虽然从世界杯刚开始就为人所诟病,但其实一直到现在都没能够得到完美的解决。

最终三人还是不可避免的谈到了勒沃森,当凯尼询问到勒沃森如今的情况时,无论是拉梅洛还是诺伊维尔都是露出了忧虑的神色,赛季无冠的尴尬以及连连错失德甲桂冠的痛苦让许多球员们都萌生了在世界杯后离开的想法,其中最接近的便是巴拉克与卢西奥等人了。

两人在如今勒沃森阵中有多重要自然是不需多提的,而一旦他们离开对于勒沃森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打击,尤其是在沃勒尔已经出任了德国主帅的情况下。

沃勒尔,这个名字在德国队闯入4强后已经成为了德国媒体和球迷谈论最多的话题。有人认为沃勒尔完全可以接替“恺撒大帝”贝肯鲍尔成为德国的“新恺撒”。当然要成为“新恺撒”,沃勒尔还差一样东西,那就是作为教练率领德国队夺得世界杯冠军。如果能战胜现在不可一世的意大利并最后夺冠,沃勒尔就更配得上“新恺撒”的称号了。

从接任德国队主教练起,沃勒尔已经率领德国队打了26场比赛,战绩是17胜4平5负,这一胜率比起“恺撒大帝”贝肯鲍尔执教期间的34胜19平13负还要高。德国战车在沃勒尔的驾驭下已经慢慢完成了新老交替的过程,而沃勒尔本人也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蜕变。与贝肯鲍尔相比,沃勒尔唯一所缺的只是一顶王冠——一顶作为教练带领球队获得世界冠军的王冠,而如果德国队这次能加冕的话,“老恺撒”恐怕要亲自完成对“新恺撒”的加冕仪式了。

沃勒尔可以说一直都笼罩在道姆,尤其是贝肯鲍尔的阴影之下,直到德国队进入4强,他的耳边还要萦绕着贝肯鲍尔的指责声。但是将两人的经历相比较的话,可以发现,其实沃勒尔和贝肯鲍尔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作为队员,沃勒尔和贝肯鲍尔都获得过世界冠军,贝肯鲍尔还作为教练获得过世界冠军,他的管理能力毋庸置疑。

作为拜仁的主席,贝肯鲍尔缔造了拜仁本世纪初的辉煌,如果他愿意,他完全可以从布拉特那里把国际足联主席的位置夺过来,而沃勒尔在管理方面的才能也是锋芒毕露,他在勒沃森时管理球队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也是为什么勒沃森始终对他念念不舍的原因。

贝肯鲍尔和沃勒尔对用人都很有自己的主见,1986年,贝肯鲍尔把一点国家队比赛经验都没有的埃德直接从慕尼黑带到了墨西哥,还让他打满了全部7场比赛,而沃勒尔则带上了同样没有什么经验的弗林斯。同时两个人又都有点迷信,1990年世界杯半决赛,贝肯鲍尔用托恩打满了全场,但是到了决赛,他还是用哈斯勒代替了托恩,“哈斯勒打入一个进球,我们战胜了威尔士从而到了意大利,决赛中我们还需要哈斯勒的一个进球。”沃勒尔则固执地使用扬克尔,因为扬克尔在对乌克兰队的比赛中发挥不错,所以他相信扬克尔能继续为德国队带来好运。

两个人都敢于用新人,贝肯鲍尔发掘出了22岁的科勒,而沃勒尔则为德国队带来了21岁的梅策尔德。贝肯鲍尔把赫尔默带到意大利一场比赛也没用,诚如现在沃勒尔弃用里肯。两个人指挥比赛的场面也异常相似,大部分时间,“恺撒大帝”都是西装笔挺地站在教练席前或旁边,而沃勒尔则秉承了这一点,而且他穿的都是妻子萨布里娜为他精心挑选的意大利西服。

贝肯鲍尔是最先把数据统计资料用到队员身上的国家队教练,他从此也为国家队开辟了训练的第二战场,这一先进的训练方法很快风靡全德国,而沃勒尔则是德国队第一个扛起摄像机的教练,他跑到利雅得亲自拍了沙特队的比赛,然后和斯基贝等人一起商量对策,也算开了德国队训练方法的先河。

虽然作为教练,沃勒尔还缺乏一个冠军的头衔来证明自己,但是沃勒尔对德国队的改造无疑是成功的。他已经为德国队征战2004年欧洲杯和2006年世界杯打造了一根相当有实力的脊梁——克洛泽、巴拉克和梅策尔德。他们将在未来5到10年的时间里牢牢地占据着国家队的主力位置,而整个球队的战术打法也将因为他们的成熟而更加有效。

或许在本届杯赛上,沃勒尔呈现给球迷们的并不是很美的足球,但却真正让人感到了一股潜流在涌动,感受到沃勒尔正在带给世界足球一种新的战术理念——“立体攻防”。在进攻的时候,德国人把攻击点高度提升到了离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