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零章 金陵拍卖会(2/2)

代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历史上堪称稀世珍品。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永宣青花瓷代表了中国青花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它既不同于元青花瓷的热烈奔放,又有别于中晚明青花的典雅稚拙,更不同于清前期青花的明艳华美,它所体现的审美层次崇高而神圣,具有深邃无边的艺术底蕴。

所以艺术品市场上的永宣两朝的青花瓷价值也是不菲。虽没有元青花那么天价,但是近几年永宣青花的价格也是节节攀升,香港苏富比秋拍的一件永宣青花梅瓶也创造过1.6亿的天价。所以说只要是精品,几百万几千万不在话下。因为珍贵精美所以从明朝时候就开始仿制,到了清朝就连官窑也开始仿制永宣青花。

永宣青花为什么没人称道,其中一项主要原因就是,永宣青花的色料是进口的。

郑和的船队发展贸易,他们在推销中国瓷器、丝绸的同时,又从西域带回了烧制青花瓷的上等色料“苏尼勃青”,也称“苏麻离青”。这是波斯语音译,意为“青金蓝色料”。这就是永宣青花一直被收藏家津津乐道的基础。苏青料发色浓烈,晕散不匀,蓝中泛有黑斑,结晶处深入胎骨,用手抚之有凹感,过去鉴定永宣青花以此为要点,并认为后世没有仿制成功过。

但近些年,高额利润的驱使,加上景德镇高手的不懈努力,使得仿永宣青花瓷器大获成功,确有肉眼观之与真品无二者,这对鉴定专家是个新难题。

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瓷器有许多类似的地方,早年曾有永宣不分之说,可见它们的相似程度。后来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比较,专家学者们已将永宣青花较准确地分开,大致如下:永乐的大件器皿比宣德为少;永乐署款器明显少于宣德;永乐器物胎体较轻,而宣德较重;永乐的纹饰秀气,宣德粗犷一些,等等。

朱斌手上这件永宣青花梅瓶高度有30厘米,器形规整,画法精湛,青花发色浓烈,晕散不匀,蓝中泛有黑斑,结晶处深入胎骨,用手抚之有凹感,上手较重,明显的宣德官窑大开门。

这件青花梅瓶的估价600万人民币,一旦上拍成交价过千万问题不大。朱斌运用神通:天眼通,宿命通。朱斌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很快就把这件瓷器的生产到送拍的过程清晰地展示在朱斌的脑海。

朱斌把梅瓶放在桌子上,说道:“这件梅瓶,一眼看上去没有什么大问题,其实这是一件现在新作品,景德镇2008年一位制瓷大师高玉涛先生的大作,几可乱真呀。”

———————

求收藏~求推荐!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