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北行(1/4)
岑煅的想法并非一时起意。早在他得知大瑀和北戎签订碧山盟、割让江北全境时,他已有夺回之心。但直到此时他身居高位,才有扭转乾坤的可能。
在他把靳岄叫到宫里之前,他已经和建良英、军部尚书、御史台把一切商议清楚。
北军原本由建良英统领,建良英手下有张越、鲁园两个副统领。张越已经被卸职,如今建良英退役后,只剩鲁园。但建良英认为,鲁园其人并不适合担当北军统领。他性格木讷老实,缺乏机变,军中将士与他相处融洽,但上阵打仗却不够灵活。
建良英举荐了一个人:白霓。
白霓入伍后便跟着靳明照一同管理西北军,她又是莽云骑的将领,大瑀少见的女将军,即便在北军中也声望颇高。白霓如今回归西北军,而西北军的统领又是宁元成。白霓若继续呆在西北军,只怕宁元成管理军队会有诸多不便,恐生事端。
此次北战是建良英戎马生涯最后一战,他可以带白霓熟悉北境的边防、地势及两军情况。待战争结束,白霓便可执掌北军,守定大瑀北疆。
同时建良英还说了另一件让他担忧的事情。靳明照在世时,他与自己的弟子书信来往频密,靳明照在书信中也提到西北军、莽云骑的管理问题。
如今贺兰砜是莽云骑的统将,有战马及周王坡之战的功绩在前,莽云骑中兵士非常钦佩贺兰砜,贺兰砜虽为异族将领,但军中声望不比宁元成低。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靳明照曾强调过,莽云骑是西北军最精锐的骑兵,它们永远冲锋在前,担任最危险的冲杀任务。艰苦的训练和强大的敌人,让莽云骑里的人拥有一种天然的凝聚力,他们会紧紧靠拢在将领身边,并且只听将领之命。靳明照还在的时候,他既是西北军统领,也是莽云骑统将,无论裘辉、游君山,哪怕是白霓,纵然他们在莽云骑中屡立战功,但能牢牢把控莽云骑、率领莽云骑的,永远只有靳明照一人。
而如今西北军统领是宁元成,莽云骑的统将却是贺兰砜。
只要白霓、贺兰砜仍在西北军,只怕宁元成就难以服众。西北军战况复杂,岑煅有心让宁元成历练,但也不愿在内部给他制造太多障碍。他与军部尚书、建良英多次商量之后,做出了决定。
一是调动白霓前往北军,以培养她为北军统领为目标,让她熟悉北境情况。二是在此次北战中,把莽云骑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由贺兰砜直接带往北境,参与北战,并在战争结束后留在北军之中,以他们为基础,在北军建立一支有力的骑军部队。剩下的一部分仍然留在西北军,交由宁元成亲自管理,并继续壮大,恢复靳明照所在之时莽云骑的声势。
岑煅把靳岄叫到宫中,实则是告诉他自己的决定。靳岄听完之后久久不语。岑煅以为他生气,但见靳岄对他深深一跪。
岑煅的安排,已经充分顾念了白霓、贺兰砜的去向,尽量不委屈任何人,也不压制任何人。靳岄忽然又一次清晰地感受到,岑煅考虑事情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帝王的身份置于最重要之处。他希望面面俱到,更希望达成自己的目标。
江北全境划归北戎之后,北军撤退,军部扎在杨河城内,两国以列星江为界。摆在面前的难题是:北军如何渡江。
列星江上数个大码头,船只来往频密。但由于列星江一直是大瑀境内的河流,没有边防任务,大瑀也从未打造过足量军船。碧山盟订立后,列星江成了边线,仁正帝彼时确实有过建立水军的想法,但尚未执行,他便去了。
岑融上位后撤走了水军的资金调往南境。三十多艘军船如今仍是骨架,不仅不可使用,因为疏于养护管理,甚至有不少已经坏了。
没有军船,杨河城的将士便不可能越过大江,抵达江北。
这问题十分棘手,岑煅苦思多日不得要领,跟靳岄提出的时候,靳岄几乎不假思索:“借船。”
“从何处借?”
“列星江水帮。”
“水帮是江湖帮派,怎么可能把船借给朝廷?”
“北境大战不仅是朝廷的事,还是大瑀百姓人人相系之事。”靳岄说,“碧山盟订立之时,我在碧山城中,亲眼见到城内百姓如何痛苦,甚至以身殉国。官家若是有兴趣,不妨找来杨河城城守问一问,在这几年间,列星江水帮与江北的北戎军队有过多少冲突。”
这些都是岳莲楼在列星江畔看到的事情。他虽然日夜饮酒,胡言乱语,但在停留列星江的一个多月时间中,把列星江水帮的各处细节全都看在眼里。
水帮多是义气儿女。岳莲楼虽不大喜欢水帮的人,但回来之后,没再说过水帮一句坏话。
“水帮与江北的民军有联系,北军若想拿下此战胜利,不可不依赖民军。我们撤离北境这么久,城中布防如何变化,北戎军队行军作战什么风格,只怕没有人比一直在北境活动的民军更清楚。”
靳岄说完后,岑煅与建良英交换了一个眼神。建良英一声长叹:“子望,你真的不愿入朝为官?”
靳岄毫不犹豫:“不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