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章 分歧(2/3)

司被踢了出去,必定有一定的道理,要么是规模小,要么是产品不合格。

现在万胜求上门来,王林就网开一面?

那他岂不是打了管理层的脸?

王林沉声说道:“万老板,你的事情,我大概了解了。不过我已经将此事交给下面的人在做,我放权给他们了。我不会再管这个事情。所以你求我也没有用。你有时间跪在这里,还不如去想办法东山再起,或者寻找新的下游商。”

万胜苦笑道:“王总,现在整个行业都不景气,各地的纺织厂不是在改革,就是在改革的路上,有些已经倒闭了,有的已经被改制了。我上哪里去找安纺厂这么大的供应商呢?当初我就是看中了安纺厂这个大盘子,所以才贷款扩厂,现在来这么一出,我贷的款还不上,公司也要倒闭,几百个工人的工资我都发不下去了啊!”

王林默然。

时代的大潮拍过来,总有人冲上潮头,也有人被拍死在沙滩。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事实上,纺织业的改革,才刚刚拉开帷幕!

真正的大浪潮,还没有到来呢!

90年代出现的集中于纺织、家电等轻工业的产能过剩,我国不得不重拳出击,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纺织压锭”等供给侧改革手段,减少纱锭数目,限制纱厂生产规模,对棉纺厂进行减员,以提高生产效益。

我国的老纺织工业基地申城,敲响了纺织压锭第一锤,拉开全国纺织供给侧改革序幕,之后的几年时间内,全国国有纺织工业陆续敲掉1000万纱锭,分流人员120万人,实现整体扭亏为盈,为企业解困起到突破性作用。

在王林重生之时,他曾经看过一篇纺织业相关的报道。回顾改开的40年,是纺织业勇立潮头,敢作先锋的40年;是纺织业壮士断腕,自我革命的40年;是纺织业抓住机遇,创新进取的40年;是纺织业突飞勐进,成就辉煌的40年。

从1978年到2018年,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改革开放40年,我国纺织行业制造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企业主体活力得到激发,全方位融入到全球化浪潮。

40年来,纺织行业经历了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的过程,加工制造能力实现长足发展。

1978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为276万吨,占全世界的比重不足10%。

1982年,我国纤维加工量迈上400万吨台阶,棉布产量达到153.5亿米,比1978年增加39.2%,已经能够较好满足全国人民穿衣盖被的基本需求。

1983年,棉布正式取消限量供应,成为我国纺织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宣告了短缺经济时代正式结束。

1994年,我国纤维加工量增加至1000万吨,首次突破千万吨级大关,占全球的比重达到22%,实现了纺织加工能力与总人口占全球的比例相当。

从这些数据,不难发现,我国的纺织行业,并不是不景气,反而一直在走上坡路。

只不过,有些工厂落后了!

有些产业落后了!

所以才需要改!

我国在九十年代,压缩棉纺锭生产,淘汰落后批次1000万锭,全国各地区、部门不得新增棉纺锭,转移落后棉纺锭;分流安置下岗工人120万人,全面振兴和升级纺织工业。

王林不能因为可怜万胜,就答应他的请求。

这对爱秀集团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王林对郭玲玲道:“去支一万块钱给万老板。”

郭玲玲身为王林的大秘,身边都会带着钱,一万块钱当然随时可以拿出来。

她出去拿了一万块钱进来。

王林说道:“万老板,你的困境我已知晓,对此也深表同情,但我实在是没有办法给你更多的建议和支持。我这边还有事情要忙,我就不留你了。这点钱,你拿着当路费回家吧!”

郭玲玲把钱递给万胜。

万胜错愕交加!

他看着这一万块钱,苦笑一声:“王总,别人都说你是个好人,是个有良心的商人,所以我才来求你的!没想到,你还真的很大方,出手就是一万块钱!”

这话明显是带着情绪说出来的。

说的也是反话。

不过王林并不介意,大度的摆了摆手:“请便吧!”

万胜脸上的表情说不出来的凄惨,就像临死之人,再也抓不到任何希望的稻草,只能一步步走向更深的深渊。

他接过郭玲玲的钱,说了一声谢谢,转身离开。

郭玲玲道:“王总,你太仁慈了,这就给他一万块钱呢?”

王林道:“我知道他的难处!我以前做生意时,也曾经遇到过这样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的时候。可是,我也没办法帮他啊!”

郭玲玲笑道:“王总,你也没有义务帮他。世界上那么多可怜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