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给闯王留下这祸种(2/3)

山字营”。

佟守山营中上下也有近四、五千人马,但骑兵却只有六七百人而已,余下还有不到两千的步卒,以及一些战士的随军眷属。

接到刘体纯的军令后,佟守山便立刻集结部下骑兵,而步兵则会随着大军提前开拔,前往南阳附近驻扎,以为围攻南阳做准备。

这时,他见四下无人便轻声对亲信队头包继强说道:“海爷前时传信过来,说陈头想保下刘国能。”

…………

海爷,正是宣府总兵、永宁伯张诚派在畿南和豫省暗中活动的刘金海,他在张诚出兵援辽之际,奉命陪着宣府医官申仕春前往畿南探查瘟情。

虽一路惊险刺激,但也是收获极丰,尤其是申仕春更亲自验证了张诚提出的理论,那就是瘟疫很可能是通过空气中的粉末来进行传播。

申仕春一行通过加强个人防护,对疫区先封锁后再进行普遍消毒清理,并将病患单独隔离在一定区域,再施以药石相救,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虽未能将感染瘟疫的病人悉数救回,却也大大减少了感染的速度,极大地限制了瘟疫的进一步蔓延。

而申仕春一行最大的收获,便是遇到了同样为探寻瘟疫病理的一代名医吴有性,并与之结伴而行,受益匪浅。

吴有性,字又可,号淡斋,乃是江苏吴县人氏,明末难得的一代医学大家,只因家乡吴县连年疫病流行,“一巷百余家,无一家幸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幸存。”

他痛感当时的医士们均执伤寒法而治温疫,却往往不见疗效,遂开始发奋探求其因,他从江浙之间辗转向北,过山东、入河南,又往畿南而进,可以说那里有瘟疫之症,他便出现在哪里。

这期间他也曾被瘟疫所感染过,但通过自己耐心治疗都挺了过来,进而更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理论基础,也更加深了他探究瘟疫之因的信心。

虽然在原本的历史上,吴有性通过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基础,最后终于写成了《温疫论》一书,别开温疫证治之法门,但是此刻他的书作《温疫论》却还远未成书。

吴有性对于申仕春也十分的感兴趣,尤其是申仕春一行人嘴上带着的口罩,确比他所用的一片布条,要强上许多。

正是因此,吴有性也对申仕春背后的那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自己的理论并不得这时代医生们的理解,然那个宣府张诚将军却也有此真知灼见,却如何使他不神往?

自此以后,他们便结伴而行,共同寻找对抗瘟疫的方法,也正是因为张诚在背后的大力支持,吴有性所研发的达原饮与三消饮等方剂,也得以在畿南地方上广泛使用,瘟疫之情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缓解。

恰在此刻,随同保护申仕春一行人的刘金海,也接到了沇河营游击陈忠的书信,要他设法专注一下闯贼在豫南的动向。

刘金海将此事向申仕春、吴有性告知后,他们认为畿南的疫情已经有所缓解,也正想前往豫省进一步验证自己的这番理论,到底是否正确,所以便往西进入豫北。

他们进入河南开封府地界后不久,便与沇河营游击陈忠派来的一队骑兵相遇,正是其中军骑兵队哨总铁林所率兵马。

当下,便改由沇河营骑兵队的一百精骑护卫申仕春一行人,而刘金海也得以与铁林率领少数精骑,带着陈忠与卫怀兵备道季佑慈、怀庆知府何崇武等人亲笔书信,策马扬鞭直奔豫南。

原来,张诚当初离开河南退兵回宣府的时候,给陈忠留下的一道命令,便是尽力结交拉拢河南各处的地方力量,以求结成一个松散的联盟。

就算他们不能为张诚所用,至少也要使他们不至于彻底倒向李自成一方,如此豫省军事方才可以有所作为。

陈忠本就是朝廷的游击将军,更兼有卫怀兵备季佑慈的官声,再加杨世斌、李世东、徐友思等邙山周边地方豪强从中牵线搭桥。

汝宁的刘洪起、许州的韩甲第、裕州的李好、襄城的刘炫等几股较为强大的豫省地方势力,早前便已经与陈忠建立了联系。

并借助着宣府军在开封城下击败李自成的余威,更是在名义上将他们收归在张诚的领导之下,私下对刘洪起、韩甲第、李好、刘炫封官许愿,极力拉拢。

近期,陈忠得到探报说闯逆在豫南活动猖獗,已经于项城外击杀督师傅宗龙,又是北上,又是南下,时而威胁开封,时而威逼南阳。

而陈忠的大部分力量都集中在畿北,尤其是卫辉府的地界之上,这大半年的时光里,陈忠依着张诚当初的吩咐,将自己的麾下扩建到一队三部,其正兵营足有三千余人马。

此外,在周边一些关键的村寨城堡中,还有一些散落的部曲也有近一两千人马,不过卫辉知府何崇武与兵宪季佑慈二人的标营,才各只有数百人的新兵,也正在加紧操练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