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晴天霹雳(2/3)

些微功劳,从而受到了老奴努尔哈赤的善待,但却并未迎来他一展抱负的时候。

就算此刻,范文程也得到了向老奴进言的机会,但老奴一心只想劫掠为生,并未对汉人的那一套制度产生多大的兴趣,反而虽与自己的这一套制度颇为自满,因此并未重用范文程。

如此,一直到天启六年时候,老奴努尔哈赤病亡,四阿哥黄台吉得以继承汗王之位后,范文程才迎来自己的春天。

黄台吉继承后金的大汗之位后,因为要缓和满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因此他需要汉人学子来辅助自己,以此彰显后金政策的改变。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奴酋黄台吉于大明崇祯二年时,设立了“以历代帝王得失为鉴,并以记功之得失”为主旨的文馆。

文馆设立之后,奴酋黄台吉更是发出上谕,传命从满洲各旗中选拔有学识的汉人生员,以充实到新设立的文馆之中,好为自己服务。

而所谓的“生员”,其实就是各旗旗主的家奴罢了,如范文程就恰恰包含在这一类的“生员”之中。

范文程正是在这一次的选拔中,才有机会脱颖而出,不但得以入选文馆,更是成为其中的骨干,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出头之日。

而他自此以后,更是一步步走上了开挂般的人生,最终成为奴酋黄台吉的亲信谋臣,尤其是在黄台吉称帝之后,更是时常“召直左右”。

范文程不但参与了后金改清的过程,还促进了辽东满人与汉人之间的融合,更是深度参与征服蒙古,降服朝鲜,以及征伐大明等一系列策略的制定。

尤其是在争取大明朝汉人官将归降这一事上,范文程更是不遗余力,似乎每多一名汉人官将投顺大清,他的名声就能好上一分似的!

而且,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贡献,范文程替奴酋黄台吉解决了进攻大明,却又师出无名的重大难题。

范文程向黄台吉提出“上如虑师无名,当显谕其民,言察哈尔汗远遁……”这个假道伐虢之策,真可谓是阴险至极。

他提出,既然没有正当的理由进兵攻打大明内地,那么便以追击察哈尔汗为借口,待大军到了河套一带之时,大可借口察哈尔汗的人马逃进明地,从而进袭大明陕西、山西、宣大等处。

范文程自打获得奴酋黄台吉的赏识之后,更是竭智尽忠,为爱新觉罗家族驰驱疆场,运筹帷幄,甚至比有些满人贵族都还要卖力,且更为有用。

黄台吉也对他极其信任,言听计从,每次商议重大政事之时,他总是向大臣们询问道:“范章京知道么?”

倘若,黄台吉感到诸王、贝勒、大臣们所商议出来的结果,不能够使他满意,又或者是尚不能使他有把握拿定主意的时候。

他往往便会开口问道:“此事,为何不同范章京商议?”

而如果大家回说“范章京也是这样的意见”后,他便会很痛快的点头同意。

再者,几乎所有以清国皇帝名义发出的重要文书,如给朝鲜和蒙古各部的敕谕等等,都会先交给范文程视观一遍,才能定稿发出。

起初的时候,黄台吉还会将稿子再审看一遍,可后来连他都不再审稿,甚至直接对范文程说道:“你是一定不会有错的!”

而现在,清国皇帝黄台吉很担心自己的梦境,可能会预示着某种不吉利的事情,所以他希望有学问、又忠诚的范文程,能够如实地替他圆了这个奇怪的梦。

范文程在乍然之间也没有直接回答黄台吉的问话。

在他看来,这大青蛇极有可能是代表大清国,而黄台吉之前所梦到的座山雕,更像是远道来援锦州的大明王师。

黄台吉两射不中,正与现今明清双方战局相合,代表着双方旗鼓相当,互有胜负,至于后来的一箭射中,似乎预示此战会取得胜利一般。

此后出现的大青蛇,也似乎预示着大清国在未来,会更加强大兴盛之意。

但最后出现的白鹳,却又无法解释,在范文程看来,这只白鹳的突然出现,似乎会中断大清国的兴盛,似乎预示着此番锦州之战的变数。

但到底这变数出在何处,此刻,他也是拿捏不准,因为在他看来确实想不到这个可能。

难道在明军中,还有一股未知的强大力量存在吗?

不过,这些在范文程内心中的想法和看法,自然不能向黄台吉和盘托出。

只见范文程转着眼珠略想一下后,便是一副俨然很有把握的样子,他对黄台吉回道:“啊,陛下此梦,确实做得非常之好。

雕乃猛禽之首,显然指代远道来援的明军统帅洪承畴,而陛下两箭不中,却在第三箭射中,则预示洪承畴在这次战役中虽然侥幸不死,也必定是困守松山之结局。

将来,其也必将注定难逃我大清勇士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