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周礼和仪礼(3/3)


章越点点头,自己九经之中三礼,三传都还没读,要赴考必须六中选二。

郭学究道:“只有两个月功夫,兼通二经就太难了。字数最多礼记,左传先不学,三郎可先学仪礼,周礼,公羊,谷梁。”

章越知道礼记,左传都是十万二十万字的体量,那是大经,加上注释就更多了。而仪礼,公羊等都只有四五万字,这两个月内突击一下,是可以拿下的。

最后章越心想若自己进了族学南峰院,还要不要考县学呢?

答案还是要得,就冲免役这一条,自己也要去啊。

族学南峰院里都是官籍子弟,官籍子弟永远免除差役的,但自己却不行。没办法,咱大宋就是这么不公平,要是自己将来进了南峰院,年满十六成丁怎么办?

自己不去服役在南峰院读书,而让大哥去顶役?

故而能进县学,还是比族学好。

章越想到这里答道:“那我选周礼和仪礼吧。”

郭学究吃了一惊,郭林问道:“师弟为何不从三礼和三传之中各挑一经?”

章越答道:“即是九经任选五经,又何必拘泥于春秋与礼记各一呢?而公羊与谷梁则有重复之嫌,怕考官不喜,故而我选周礼和仪礼。”

郭学究,郭林听了这才点头,章越这思路果真不落俗套。

周礼,小戴礼记,仪礼合称三礼。

郑玄为周礼,小戴礼记,仪礼都有注疏,合称三礼注。郑玄虽遍注经史,但功力最深厚的还是三礼。三礼能被拔高到如此地位,离不开郑玄对礼义的阐发。

相对而言公羊,谷梁的注疏则没有如此规范,考试里容易被有心人挑出错来。

下面章越必须在两个月内读透周礼,仪礼及二书的注疏。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