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赚一笔(2/3)

家寨上下百余口要渡过这个年关,还有来年开春青黄不接的当口,有这钱和没这钱能一样不?”

于老头黑着脸,梗着脖子不说话,对那钱更是看都不看一眼。

于大壮看不过眼,一把将荷包拿过去塞到于老头手里,瞪着眼睛嚷道:“我说老头你见好就收吧,你再固执,小心我把我娘叫来,看她怎么说你!”

大壮说完,也不管于老头的反应,对小六他们挥挥手,豪爽地说:“走,搬蜜去!”

小六和二牛忍着笑跟上。

于老头被他气憋红了脸,双手颤抖着恨不得把那钱摔到他脸上。然而,不知道是被小六的话说动了还是顾虑自家女儿,他终归是没那么做。

就这样,江逸用十两银子买了于老头的五十罐蜜,转头做成枣糕,一屉就能卖到五两,刨去红枣、面粉等原料钱以及手工费,从余文俊那儿拿到的少说也得有个四、五百两。

江逸脑海里飘着白花花的银子,光是想象着就能忍不住笑出声来。

苏云起捏了捏他的鼻子,无奈道:“明天不是要早起吗?怎么还不睡?”

江逸裹在被子里像个虫子似的卷来卷去,一边卷一边笑嘻嘻地问:“你说,我是不是有点黑心?”

不用问苏云起就知道他指的是什么,当然,他还知道怎么回答能让江逸更开心。

他学着江逸的口气,一本正经地说:“你赚的是‘黑心大皇商’的钱,这叫为民除害。”

“哈哈哈哈!对!”让余文俊好好出点血什么的,江逸想想就全身舒坦。

******

半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段日子,枣儿沟上空日日夜夜弥漫着一股香香甜甜的味道。馋得附近村子的小孩们天天到枣儿沟村边上玩,运气好的还能讨些边边角角吃。

别人二十文才能买上一块的点心,枣儿沟的老老少少们算是吃了个够。当然,大伙即使再嘴馋也只是捡着掉落的边角吃,屉上完整的点心是要按斤数上交的。

枣糕蒸的时候是一屉一个,圆形,直径有半米多,一乍厚。正常情况下是出屉就切割。但是,考虑到运输与保存问题,江逸交给余文俊的时候是一屉屉整个装到扁筐里。

说起来,为了这个他们可是费了一番心思。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拿点心当贡品送给皇帝或藩王。一来运输困难,路途颠簸容易损坏;二来冷硬、发干都会影响口感。试想一下,哪样点心能长途跋涉十来天还能保持最初的松软?

然而,既然朱棣点名要,余文俊就得硬着头皮供,江逸就得绞尽脑汁想办法。

好在,最后还真让他给想出来了。他找人做了上百个直径一米左右的扁圆形的箩筐,正好是一口锅的大小,里面垫上细软的棉布(反正花的是余文俊的钱),还做了盖子防止风干。

等到枣糕从锅里起出来后,就直接放到筐里,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再去掉外面的硬皮,切成小块。

这样一来,直到上桌时枣糕依旧是松松软软的,稍微热一下就跟刚出锅时差不了多少。

就像苏云起料想的一样,朱棣要这个东西只是为了敲打他们而已,他并没抱什么希望。等到腊月十五宴请幕僚之日,连他自己都忘了还有这么一样点心。

在朱高炽的运作下,江逸家的枣糕正正经经地被端上了王府的宴会厅。

不足两周的朱瞻基,歪歪扭扭地迈着小步子,举着一块枣糕递到了朱棣跟前,软软糯糯地说:“祖父,呲……”

朱瞻基是朱棣的嫡长孙,自然爱重。即使是平日里不苟言笑的铁血帝王在这一刻也不由地露出了笑脸。

朱棣当着一干幕僚的面,把小娃抱到腿上,毫不犹豫地把那块不知道被小家伙捏了多久的点心咬到了嘴里。

男人大多不爱甜腻,朱棣甚至做好了随便嚼两下就吞进去的准备。

没想到,他嚼了两下之后却发现并不像他想象中的甜腻难忍,反而带着股清香之味,吃到胃里也有明显的暖饱之感。

朱棣忍不住问:“这是张氏新做的点心?”这话自然是冲着朱高炽说的,张氏,是朱高炽的正妻。

朱高炽恭谨地站起来,回道:“回父王,这是蔚州余家年下送上的节礼。”他特意没有当着众人的面拆穿朱棣健忘的事实。

朱棣自己却是清楚的,朱高炽这么一说他就想起来了。更何况此时余文俊就在外厅,对于这个年轻有为并且第一个公开站在自己这边的皇商,朱棣着实有几分欣赏。

此时此刻,朱棣满意地顺着朱高炽铺的台阶往下说:“本王尝其松软鲜香如同新做时一样,猜想或许是你府上的。没成想竟是一路从蔚州送来的。德心——”

“奴婢在!”

“去,给各桌都送些。”

侍从恭敬地领命而去。

朱棣回头一看,朱高炽还在那儿躬身站着,他心里一阵熨帖,于是大手一挥,道:“你身子弱,以后这些虚礼就免了。”

“谢父王。”朱高炽恭恭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