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又一年(2/3)

,倒也好看。

不过,他们家门路没木柱子,得现埋。

“不然咱们也挂上?家里有合适的木柱不?”江逸转头问苏云起。

“有也不能今天埋,爹嘱咐了,大年三十不让动土。”苏云起回道。

“孩子们兴冲冲买回来的……”江逸有些失望,连带着两个小家伙也焉焉的。

苏云起看着这一大两小无奈极了,温声道:“明天再挂吧,明天就没这个忌讳了。”

乌木朝着院子里看了一眼,对着小十三说道:“十三,哥哥给你挂在树上。”

小十三一看是乌木说的,立马恢复精神,点了点小脑袋。在枣儿沟地时候他就跟乌木关系好,乌木处处护着他,到现在也没变。

乌木看着小十三高兴的样子,不禁牵起一抹笑意,他把小十三抱起来,接过江逸手里的灯笼,请示道:“逸哥,挂到梧桐树上,没问题吧?”

江逸摆摆手,“今天两个小的说了算。”

“好耶!”小宝和小十三高兴地叫了一声。

于是,乌木抱着小十三往院子里走,小宝也爬到江逸怀里。江逸抱了一会儿觉得重,转手递给苏云起。

梅子跟在后面,咯咯地笑。

江逸心虚,“你笑什么?”

梅子一边笑一边解释:“逸哥我可不是在笑你,我是笑乌木——十三叫他哥哥,他又叫你逸哥,这辈份可就乱了。”

江逸不以为意,“先这么叫着,等你俩成了亲再改口。”

一句话,便堵住了她的嘴。

“你们挂吧,我帮长姐择菜去。”梅子一拧身,红着脸进了厨房。

江逸和苏云起相视一笑。

乌木也笑,笑得有点傻。

怀着雀跃的心思,乌木灵活地攀到树上。

两个小孩子在下面拍着手叫:“再高些!再高些!”

乌木干脆上到树顶,把两串灯笼挂到了最高处,打了好几个结彻底绑死了,这才从树上滑下来。

他们家院子里这两棵梧桐,树冠大,枝干稀疏,两串灯笼从高处垂下来,倒像挂着红绸带的许愿树似的,随风摆动,煞是好看。

夏荷从屋里出来,抬头看着,赞道:“真好看!”

苏白生和江池宴从窗户那看着,也说道:“若是多些,倒也能成一景。”

江逸笑道:“那还不好说,多买些回来,全挂上去。”

于是,一个大孩子就领着两个小孩子兴致十足地买灯笼串去了,被无辜拉上的还有看似清闲的苏云起以及准女婿乌木。

再回来时,每个人身上都挂着许多串红扑扑的灯笼,尤其是两个小孩,江逸故意在他们身上挂满了,简直要被灯笼埋上了。

大海从外面回来,猛地一惊,凝神一看,这才松了口气,“喝,大过年的,我还以为家里招了‘灯笼精’呢!”

江逸看见他,丝毫不介意自己奇怪的造型,反而十分欢快地说道:“大海,你回来了!”

大海被他的热情感染,心里顿时热乎乎地,笑着说:“回来了,给首领那边报了个信儿,首领让我捎句话,若是家里不嫌弃,就让乌木就留下过年。”

“本来也是这么想的,大除夕的也不方便往家里赶。”江逸理所当然地说,“倒是你,我还以为你年前回不来了,没想到还真赶回来了,真是辛苦了!”

大海看了看苏云起,笑道:“怎么也得回家过年。”

这话说得意味深长,正好被听到动静迎出门的哥几个听到,不约而同地在心里重复了一遍“回家”。

小川捶捶大海的肩膀,认真地说:“欢迎回家。”

然后是二牛,然后是小六。

江逸也颠颠地跑过去学着他们的样子表示欢迎,根本不顾满身的灯笼串。

两个小孩子尽管行动不便,却也没有落下。

最后,大海看向苏云起,眼中带着明显的调侃之色。

苏云起轻咳一声,“欢迎回家。”却没有多余的动作。

“扑哧——”

哥几个再也憋不住,捂着肚子笑了起来——老大呀老大,你也有今天!

******

红灯高挂,灯火通明。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唯有除夕晚上烛火可以彻夜不息。

这是江逸在塞北之地过的第一个年,或许也会是唯一一个。

江逸破天荒地倒了满满一碗酒,往桌上一墩,亢奋地说:“都高兴点,一年更比一年好,不是么?现在的情况都是暂时的,明年、明年咱家就能团聚。”

夏荷偷偷拭去眼角的泪水,也跟着说道:“逸哥儿说得对,云舒在家好着呢,都要当爹了,还有大山,想必也有人陪着,都差不了。还有那群孩子们,徐叔会看好他们的。”

江池宴握着苏白生的手,轻声道:“咱们顾好这边,别叫他们反过来担心。”

众人纷纷点点头称是,气氛这才重新热络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