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第 114 章(2/3)

字样的牌匾。

字典,叫做《新华字典》。

这家书店,也叫做新华书店。

“新华......”

“新华……”

孔芸不知所措,又有一点儿嫌弃,因为青年的眼眶湿润了,他看起来好像快哭了。他很少见到大人哭,因此不知所措,准备只要他一哭出来,他立刻逃窜。

但青年最终没有落泪。

他只是说:“......原来那些同志回来的时候,说的是真的。”

这天晚上,孔芸还是没能去成游戏厅,垂头丧气地买了辅导书回家了,妈妈爸爸问了几句他怎么去了这么久,就打发他去洗漱了。

妈妈叫他解下红领巾,一沾手,粘糊糊的,就闻到了一股血腥味:“芸芸?你受伤了?”

“没有啊。”

妈妈仔细打量了他一阵子,确定他没有受伤,才怪道:“那你的红领巾上怎么沾着血?你这孩子,真是的,又拿红领巾去干什么?说了多少次了,就算是两块钱一条,也不能这样浪费......”

妈妈还在絮絮叨叨,孔芸却郁闷地想:他哪里有呀!可是,红领巾上怎么会有血?

不对。

孔芸想起来了。

之前,离开书店的时候,那青年踉跄了一下,孔芸伸手扶他,感觉有黏黏糊糊的什么液体滴在了他的红领巾上。

而青年磨破的草鞋里的脚,似乎也血肉模糊。他走出书店后,留下一行血脚印,书店的阿姨还皱着眉去拎拖把呢!

肯定是他的血。

他想起了离开书店之后,青年站在街上,望着繁华的城市,望着跳舞的大妈们,久久伫立的样子。

真是个奇怪的大人。孔芸这样想。

第二天去上学的时候,是一个大雾天,妈妈一面嘟囔着天气预报明明说今天是大晴天云云,一边给孔芸换了一条红领巾。

孔芸没有带那条被血染了的红领巾,换了一条新的戴。

今天搞主题班会,老师放了一张时事照片,照片上,老人在一座纪念碑前敬礼。这个月,有关长征的新闻层出不穷,公立学校也纷纷接了上级任务,展开主题班会教育。

老师正在解说:“新中国成立之后,进行调查。解放初,全国共.产党员约三百万,而此前为新中国建立而牺牲的党员烈士,有名有姓的却达到了三百七十多万......这三百七十多万中的大多数人,都年纪轻轻,正是青春......”

“......同学们在这五年里,都学过不少与长征有关的课文,哪些同学能说说呢?”

有人说了四年级上册的《飞夺泸定桥》,也有人说了五年级上册的课文《七律.长征》。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可是,同学知道吗?在大渡河,泸定桥上身先士卒的英雄,都是由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长征中,每打一仗下来,党团员负伤之数,常常占到伤亡数的四分之一,甚至超过一半......”

班主任还选了几张历史上的老照片,和几张孔芸不爱看的革命剧的剧照,放在了幻灯片里。

孔芸本来是兴致缺缺地在课桌下做着小动作,但是,他偶尔一抬头,很快,他的眼珠子定住了,他的嘴巴张大了,刷地一下就从课桌前站了起来!

班主任皱眉问这个小调皮鬼:“孔芸,你有什么问题?”

孔芸连连摇头,一屁股坐下的时候,却还盯着幻灯片回不过神来。

老照片里,牺牲的红军的打扮,和他昨晚上看见的那个青年的打扮,一模一样!

狂风,阴天,积白的群山,腾着夹杂着雪碴子的冷雾。天寒地冻。

群山间,一队边防士兵正在艰难地牵着马,跋涉积雪,顶着刺骨的雪风,进行巡逻。

其中一名姓罗的新来的战士,脚下一个踩空,踩到了中空的雪洞,身子一歪,就要滚下山崖。

临下坠前,他松开了国家的财产——那匹巡逻的好马,没有让它和他一起下坠。

“小罗!”其他人连忙扑上来拉他,却来不及了。

小罗已经坠了下去。

冒着风雪,一行人下了山谷去寻找战友,找了很久,入目只有满目的冰雪,雪间,还腾起了茫茫的奇异的冷雾。

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

在这样的气候,这样的情景下,滚下山崖,小罗可能埋进了雪里,他们找了这么久还没有找到,他......凶多吉少。

被分给小罗的马,却嘶嘶地长鸣起来,班长一怔,定睛一看,大叫起来:“看那里!”

远处,被一颗松树挡住的雪堆里,一只手扒住一根松枝,顽强地慢慢往外刨雪。

他们连忙扑了过去,一起帮忙刨雪,刨开雪堆,露出的果然是小罗。

他的毡帽不知道滚到了哪里去,露着青青的头皮,上面结霜,面容也青紫交加,嘴唇发紫,鼻孔里结霜,但是还活着,班长立刻招呼其他人把他拉出来,几人捧雪往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