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北周南唐(1/2)

听到先生这么评价北宋的“小范老子”,陆鸿只得唯唯诺诺,不敢复言。甫清先生说出这样的话他倒并不惊讶,这个时代的风气较他印象中的盛唐还要开放自由地多,自文帝颁布《议政令》以来,议论大臣、批驳朝政已经成为一种风潮。这种行为不仅不会获罪,相反还有专门搜集民间议论的胥吏统一编录,个别意见十分中肯,或是颇有见地的,甚至送往朝堂公议。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皇帝有多么的开明,更加不能和现代常说的所谓“民主”挂上等号,文帝时代的“庭前质君令”最终质问的还是政事堂几位老宰相罢了。因此在陆鸿看来,甚么平民议政、学子批官,纯粹是封建时代君主用来牵制权臣的一种手段而已……甫清先生指使胡效庭到门外青驴背上把他的褡裢拿进来,自己大喇喇地走向书房,顺手摘了院里架子上的扫帚,边走边扑打着鞋面裤腿上的灰尘。陆鸿知道这师生两个马上就要进房习字,于是先同甫清先生来到书房,将茶沏上一杯,陪着说话:“刚刚开春,都是些陈茶,先生将就着解渴。”甫清先生敲了敲桌子以示感谢,端起黑陶碗轻轻啜了一口便又放下,顿了顿似乎想到甚么重要的事情,说:“上回见你写了几个字,尚可。老夫自知只善行草,不工隶楷,因此想要指点也无从说起。不过老夫有一位真正知己好友,隶楷胜我百倍,若有机缘可以替你引荐。”“那就多谢先生了。”陆鸿笑着答应一句,把文房四宝取出来一一铺摆整齐,向甫清先生点头示意,便退了出去。甫清先生看着他的背影,突然生出了一丝好奇心,自言自语地说:“这少年满腹心事,却不言表,真像真像……”却不知他是说像那位好友还是其他的甚么人。陆鸿走出书房时正瞧见胡效庭背着褡裢走回院子里来,两人互相做个鬼脸,各自忙碌去了。胡顺家并非甚么高门大院,只是围了一圈土墙,前院晒谷磨豆后园蔬菜瓜果,都是陆鸿在打理。后园的土墙上自大前年被他种上爬山虎之后,茎叶抽长地极快,今年已经爬满了整整一面院墙。每至夏秋疯长的时候,陆鸿便修剪下半箩筐的枝条捣烂了调酒,给胡顺治老风湿,竟颇有效果。这时节离爬山虎的花期还早,可是挨着土墙种的两株桃树已然三三两两地开出了粉色的花朵,占了半座园子的葡萄架上也结出了一串串青黄色的花苞,满园子的青绿色因着桃花粉白色的点缀,显得颇有生机闲趣。陆鸿站在园子当中,感觉到从所未有的平和宁静,一阵清爽的春风从燕子河边吹进院来,仿佛时间都已停止,世间的一切纷扰也都统统被这一圈土墙隔绝在了千里之外……陆鸿正沉醉之间,忽然土墙外伸出一个脑袋,两眼骨碌碌瞅了一圈,伸手向他急招,嘴里压低了声音喊道:“鸿哥,快出来看,村口贴告示啦!”陆鸿抬头一看,原来是同村的三流子,奇怪地问道:“写啥了?”“俺要是认得字找你作甚!”三流子没好气地说。陆鸿想了想也对,整(本章未完,请翻页)个上河村三十来户人家识字的就胡顺家两个娃娃:自己和胡效庭,小妹胡玉儿才十岁,只是刚刚启蒙,学了《三字经》头十来个字。两人来到村口告示牌处,早已围了十几个村汉,外带着三三两两的小媳妇、大娃娃。这些村汉大都背挎褡裢,带着趁手的斧头锯子,或是瓦刀小锤,是打算趁着清早上坝集揽工匠活计的。小媳妇们则是准备看个新鲜,如果能够得到第一手的八卦资料,那么今日一整天都会成为左邻右里妇女们的中心——大家总是要凑在一块儿说些家长里短的闲话打发光景。村镇的告示又分几种,包括时务、农务、市令、州闻等等,每三日至七日张贴一回,囊括了大周上至朝堂下至民间的新鲜见闻,类似于后世的报纸。因此上男人们最爱看的就是公布朝政事务和边疆战事的“时务”,女人们喜欢的莫过于传言民间奇闻异事的“州闻”。所谓“告示”,便是“告而示之”。从前贴告示的小吏张贴前后总要在村里拉上两个老乡,粗略讲解一下内容,这才好收拾了浆糊桶、纸张包去下一个村继续张贴。可是自从四年前陆鸿到了上河村以后,那姓张的小吏再也懒得和这村里人说告示了。为啥?恁村有人识字,自个儿问去!等到胡效庭上了县学,这村一下子就荣耀起来了!嚯,两个识字的,加上胡顺这个认识一二三四的半个臭书袋子,好家伙,一个村好几个识字的,这在整个三河镇都算牛气嘞!可是好景不长,村民们陆续听说胡家的小小子被县学退了回来,大家都默契地闭口不再言说这事——怕伤了娃娃的心哩,那是个多好多懂礼的乖后生呀!陆鸿仍然是全村唯一的“宣传委员”……此时也不知谁眼尖,在人群中高喊了一声:“小陆来啦!”大伙儿都欢呼一声,仿佛见到大英雄一般呼啦啦簇拥上来,七嘴八舌地打问,“小陆快帮俺们看看告示贴啥了。”“官府今年要在三河镇招大匠不?”“是不是县城朱家小姐的案子有眉目了?”“兴许是说俺们镇修渠的事哩!”……陆鸿一面七叔八婶子地打招呼,一面费力地向告示牌前挤,嘴上还分辨着:“容我先看看,我先看看……”三流子就好像带来英雄的大功臣,昂着脑袋跟在陆鸿后边,也进了人群。告示牌不大,也就二尺见方的块木牌钉了两脚插在村头路边的草稞子里,牌头上木片钉着巴掌宽一道帽檐勉强遮挡雨露。陆鸿见牌子上端端正正贴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