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人品(1/3)

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话要用在老唐两口子和周萱父母身上,怕是最合适的写照。

唐妈一听唐凌云早恋了之后,追着打,而周家的父母接待唐凌云这个疑似的“毛脚女婿”,却是热情得不得了,甚至都让唐凌云有点受不了他们的热情了。

这是就是做父母的差别呀,难怪周萱毕业后没多久就闪电成婚,根子还在他父母这里,急着把女儿嫁出去,也不知怎么想的。

为了欢迎唐凌云和雷尚日这两个大女儿的同学,周家的晚饭非常的丰盛,金黄油亮的白切沙姜鸡,豆芽炒海蜇,焗番薯芋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鱼是少不了的,盐水浸杂鱼,砂锅鱼头汤,一桌原汁原味的本地菜,十分“惹味”,少了唐凌云家乡的咸辣,多了几分清淡鲜香。

客人不少,周萱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姑姑小姨,一堆的人都叫过来吃饭了,每个人看唐凌云的眼神都带着几分笑意,让他浑身发毛,而且说话也不懂,白话唐凌云勉强能听懂,但他们说的不是地道的白话,而是所谓的雷州话,那就莫宰羊了,纯属鸭子听雷——听了也不动(懂)。

几个年轻点的还好些,勉强还能用结结巴巴的广普交流,周爷爷和周奶奶这两老,没出过当地一步,两边是鸡同鸭讲,你不懂我也不懂,要靠雷尚日与周萱居中翻译,费劲得不得了,真是要了亲命了。

唐凌云是无限后悔这趟周家之行,这哪是作弄人,明明是被人捉弄好不好。

饭前寒暄了一通,再转到饭桌上进行新一轮的交谈,几个男的弄了点自家酿的米酒,几个人一起对饮,

唐凌云喝白酒的量不怎么样,长久不饮更是退步不少,本来想搞两瓶啤酒意思一下,哪知道周萱那个黑脸老爸大手一挥:“男人,还是喝白酒得劲”,得了,客随主便,舍命陪君子,莫说是白酒,毒药也得喝,不然就不是男人了。

好在是自家酿的米酒,入口还柔和舒适,喝到胃里只是暖暖的,不烧不辣,加上老爷子和老老爷子也不胡乱劝酒,一顿饭下来,一人喝了两杯米酒,也就作罢了,适中,没晕乎。

酒香,菜多,话题对路也对路,没象下午时那样一个劲的对唐凌云刨根问底了,讲的都是周萱小时候的一些趣事,唐凌云也就跟着附合,把周大小姐在学校里的表现说得是好得不得了,雷尚日也在一旁帮腔,酒喝得宾主尽欢。

放下碗筷,唐凌云一个劲赞周妈妈的菜做得好吃,比唐妈的手艺还好,吃得舒坦,当晚大部分是下酒菜,根本很难判定手艺,而且两个菜系,各所有长,不好比,但此情此景,不管是真心还是违心,都得说好吃好吃才是。

周妈妈一听这话,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埋怨周萱姐妹不识吃,平日里还挑三捡四的,说得周大小姐都鼓成了蛤蟆。

很多时候,该说不该说的奉承话,都是要义无反顾地说,既不违反原则,又无伤大雅,还能融洽气氛,何乐而不为呢?

吃完了饭,在客厅里小坐看电视,抽烟,当地一种很有特色的水烟筒,叫大碌竹。

制作很随意,一根手臂粗的毛竹,弯直随意,一般两尺多三尺来长,以坐在椅子上能吸着烟筒为准,捅开了毛竹里的竹节,中部钻一个小洞,用竹尾插进去,就算做成了,一般烟筒上还会加一个放烟丝的小筒,竹的,铁的,塑料的都行,用铁丝往上一绑。

吸时灌上清水,将烟丝装进烟嘴点燃,然后用嘴从水烟筒的一端吸取,吸起来“咕咚咕咚”作响,通常认为,烟经过竹筒里的水,起了过滤作用,不燥热,少伤肺,抽上几次,烟筒里的水就变得焦黄一片,要经常换水。

到了湛江,随时可见这种水烟筒,茶余饭后,田间小憩,小杂货店里,只要是群聚一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根水烟筒这个吸完那个吸,边吸烟边谈天说地的情景,“咕咚咕咚”之声不绝于耳,别有一番情趣。

家中的烟筒,平常只自己用,亲戚朋友来了,也会一起分享,一人吸完后,另一人用手抹一下烟筒口又吸了起来,这里有个俚语,叫“铺仔烟筒”,唐凌云一直不明白是什么,问过雷尚日才搞清楚,就是感情很滥的人,随便和谁都亲热得起来,和人分享水烟筒,所以有这么一说。

这东西,不光可以联络人的感情,而且杀伤力强大,随处可见不起眼的玩意,其实是暗藏杀机,那一竹杠下去,一条命得去掉七成,不愧为是居家旅行,杀敌防身之最佳武器。

周家人也邀唐凌云一起吸,被他谢绝了,这种好心领不起,倒不是嫌脏,而是吸不惯这玩意。

以前他刚毕业时,被表姐骗到茂名去就见过,那时因为好奇试过这东西,吃了个不小的亏,真不是一般人能受用得了的,吸这种水烟筒,是有技术的,不管你烟龄多少,头一次吸十有会呛到,因为吸轻了,吸不出来,再用力一口,就吸得多了,掌握不好分寸的下场就是呛得脸红脖子粗。

而且这种水烟,因为经过水滤的原因,没有了焦油的香气,烟味很淡,一般人吸不惯,怎么吸怎么不自在,而且一般人看它味道淡,不知不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