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 传销(1/3)

九八年,是个多事之秋,东南亚金融危机,南方水灾,下岗分流,说是水深火热,一点不为过,在这沸沸扬扬的时局中,当年四月,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取缔传销的一纸通令,一点也不起眼,谁也想不到,传销并没有在这一纸通令之后偃旗息鼓,而是迅速由明面转到地下,十数年都阴魂不散,时不时传出,这里破获一个传销组织,那里解救了一批上当的人。

五三制,异地邀约,三商法,营销计划,月工资24万,美丽出局,有多少人为传销疯狂,有多少人为传销倾家荡产,没人知道?传销到底害了多少人,更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数字,唐凌云所认识的人当中,好些都有传销的亲身经历,或是干过,或是被人骗去过,上到博士,下到老农,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最好笑的一回,是他刚刚从表姐那个传销窝点跳出来,去bj的火车上,一桌坐了六个人,包括他自己的话,有三个是刚从传销窝点跑出来的,还有一个哥们,九八年干过传销,赔得一塌糊涂!一个很不好笑的黑色笑话。

钱财的损失,还在其次,几千块钱的事,谁也不会说一辈子挣不来几千块钱,关键传销对于人性的扭曲,对人际关系的破坏,实在太大了!

熟人圈子,在传销的大旗下,即刻化为飞烟!

小时候,父母只会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陌生人的东西,不然就要被拐子拐跑了,长大后,不光是陌生人,就是熟人,你敢搭腔么?

亲戚,朋友,战友,同学,骗与被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一点也不剩,兄弟,是用来出卖的,朋友,是用来利用的,很多人象失去了灵魂的幽灵一样,没有亲情,没有信任可言,往昔的笑脸,也没有了,每颗心,不管是骗人的,还是被骗的,都是伤痕累累,滴血不以。

这一课,是唐凌云走出校门后学得最深刻的东西,对人性,对人心,对人,他都有一种畏惧感,世间皆不毒,最毒是人心。

唐凌云最早听到传销这码,是在太康上学时。

九八年五月的一天,唐凌云正在校门口那家小食店吃面条,刚扒了两口,就听那个胖老板娘一声大喊:“来了,来了,快,快,收东西关门。”

唐凌云吓了一跳,什么来了?

只见两夫妻风风火火的抄起外家的笼屉,炉子之类的家伙什往屋里搬,一边跑一边把店里的客人往外赶“出去,出去,今天关门了。”

“老板娘,我才吃了两口呢?”唐凌云叫道。

“别吃了,今天关门,不收你钱,快走,快走”胖老板娘一脸焦急的往外赶人。

“呃?”唐凌云看她那样子,知道怕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连忙把碗一放就出了门,刚一出来,就听背后“哗啦”一响,小食店的卷闸门被拉下来,锁得严严实实了。

再一看,不止这一家,沿街一溜的铺子都关门上锁,没一家还开着门的,门外挤满了被赶出来的顾客,一个个脸色惊惶的散开来,象是鬼子进村了一样。

“老板娘,这是怎么了?”唐凌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有人闹事,这回怕是要出人命了,学生,你还在这里干什么,赶紧回去。”老板娘倒是好心,走之前还特意交待唐凌云一声。

看街上一副兵荒马乱的模样,唐凌云心里也在打鼓,也不敢寻根问底,赶紧溜回了学校,出门在外,老妈交待,热闹莫挤,便宜莫沾。

刚一回到学校,就听学校的大喇叭响了起来,紧急通知,所有学生,在三天之内,一律不准跨出校门一步,否则记大过一次,如果因为私自外出造成损伤,后果自负,各班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集中,班主任要按人头点名,不准出一丝差错。

到太康两年多,唐凌云从来没听过学校会发出这样的通知,莫非外面真的发生大事了?不光是他,所有的学生都奇怪。

好奇之下,就向田伟这些走读生打听消息,外面怎么了?

一开始,田伟也莫名其妙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回家一问,才晓得太康发生了大乱子。

国家四月份发文取缔传销组织,四月中旬,太康几个传销头头带着巨款逃得无影无踪,传销组织的成员一下就炸了,这批人,多半是从东北,华北过来南方的,拖家带口,全家上阵的不在少数,好些人毕生的积蓄都投到“事业”中去了,为了“发财梦”,卖房卖地的不是一个两个,突然间,公司上层集体人间蒸发,连着他们投下去的钱也无影无踪了,这家公司的名字,就叫“兴田”。

一开始,还只是三个五个受害者赶到太康公安局报案,这种经济诈骗案,公安局本来就不怎么重视的,实在没地方找人去,这年月,杀人放火,只要不是点子背,一般找个地方猫个几年,十年八年破不了案的大把,何况这种事,拖了半个多月,没一点音讯,报案人问多了,他们也烦,再看到进公安局的大门,就往外赶人,

本来,为了积极向上,为了崇高的事业,为了磨砺意志,为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事业”,传销组织的成员,菜不买,只捡,要买也只买最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