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 缺陷(1/3)

唐凌云真的说到做到,对于学校的讨价还价一概不理,七万就是七万,少一分免谈。

李馆长,老班,系主任轮番上阵,甚至把杨叔和姨妈也带了出来,有威逼,有利诱,有动之以情,有晓之以理,奈何他们嘴巴起泡,唐凌云只当没听到一样,该干嘛干嘛,一点不放在心上,反正就抱着一条,要么给我七万块,我把书店转了,要么,大家就这么耗着,他占了先手,也占了道理,根本不怕,逼急了大不了去法院打官司,一副光棍泼皮的架式。

眼红不是病,但红起来真要命,没和唐凌云说破前,那些人虽然看着生意眼馋,但还勉强压得住,一旦说破了又不好得手,那滋味,嘿嘿,难受。

眼见着唐凌云那天一天两三千,一天三两千的进账,一干人的眼睛都滴得出血来了,谈了三天,看使出了各种招数,唐凌云只是不肯松口,也就不争了,赶紧接手过来是正经,争下来那点钱,也就是三五天就能赚回来的,没必要拖,越拖反而越亏。

四月底的时候,唐凌云开张不到两个月的书店,便以七万块钱的价格,全盘转了出去,不光是书,软件和那些会员,连肖勇和田小丽也一并转了出去。

本来学校是不肯接手的这两人的,借书室那么多老师,随便抽两个人手出来就行了,一个月要多开出四百块的工资干什么?蚊子再小,也是肉不是。

但唐凌云坚持,要转就要全部接手,不然免谈。

多的也付了,也就不想节外生枝,捏着鼻子应了下来,并保证,在半年之类,如果两人不是自已不干,不会逼他们离开,所以他们两个照样还在书店里勤工俭学。

当然,唐凌云也没亏待他们,除了那两个月的足额工资,一个人还封了个千元红包,奖励这两个月来,二人的贡献,红包加工资,已经足够一学期的生活费了。

唐凌云面对学校的强硬态度,狡猾手段,在教职工中的小圈子里流传得颇广,那几天,刘一伟和一干任课老师,看唐凌云的眼光都是一种说不明道不白的琢磨意味,他反正只当是没看到,不往心里去。

学校逼着唐凌云转让书店的事情,不光是宿舍里的人替他忿忿不平,就是班上的同学,也是一副同仇敌忾的样子,浑球和几个家伙商量,用什么把那些老师家里的窗户砸了,以泄怒气,周萱更是想出满学校贴大字报的方法,揭批学校的无良,老师的贪心。

唐凌云有些许感动之余,连忙劝阻了他们这种没用的幼稚举动,摆明了胳膊拧不过大腿的事,何必平白得罪人。

从一开始,唐凌云就设了个隐性的陷阱,就等着有人眼红的时候用,说是设陷阱,是冤枉了他,应该讲,这是连锁书业本身的一个致命缺点!

当年,也不止一家做涉足过租书业,但最后,什么汉德,席殊,十大书坊,黑皮时代这些连锁租书店,都死得很惨,要不是惨淡经营,最后以关门收场,要不就是眼看着撑不下去了,负责人携款潜逃,留下一屁股子的烂摊子没人收拾!为什么会这样呢?

先说连锁租书店的核心部分——会员制,也就是唐凌云用的那招!

一开始,每家新加盟的租书店都形式大好,收入都在两三万以上,但一过这个时间,往往不是入不敷出,就是惨淡经营,最后以关门而收场。

在开张前三个月,是办会员卡的高峰期,充值的人很多,每个月都有几万块的收入,但一过了个期限,就完了!

一家书店,能管辖的范围,就在周边的几公里以内,当这个圈子里的会员潜力被挖得差不多之后,就没有什么能补充的了人了,要办卡的已经办过了,不办的人也不会办,不可能有哪个人会每天坐车来回借书还书,那时候,每天的收入,才是实际的租金了。

唐凌云这两个月以来,一直每天两千三千的入账,大部分也就在这里,收取的会员费占大头,实际租金收入,也就在三五百之间,四分之一都占不到,四月份,随着学校里三分之二的人都办了会员卡,这种趋势已经显露出来了,最后的几天,会员卡的收入刚刚过千,只是会员渐多,加上学生这个群体,看小说的人多,租金提了上来,不细查其中,一时半会还看不出来。

他搞的那个“易租”软件也有点猫腻,田小丽和肖勇只能看到每天的应收总数,用这个对账是对得上的,至于细分的消费统计,只有唐凌云一个人能在软件的后台看到,所以借书室那干老师看到的就是他这里每天收入两三千,一个月收入六万多的假象,很多是被他刻意误导的。

实际上,那些连锁书店,玩的也是这个调调,他们只是将每个月有多少总收入,有多少人办会员卡这些数据弄出来给准备加盟的人看,细分账目从来是不会显示的,而加盟者一时半会也是想不到这些。

除了会员卡这一方面,也在于给加盟者灌输的一套有偏向性,理想化,片面的概念,在加盟者交钱之前,工作人员都会这样跟加盟者分析:“一本书10块钱,五毛钱一天,出租20次就能回本,以后再租就是纯利润了,我们一家店的会员,往往都是好几千,租个30次肯定是没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