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 系统(2/3)

查,也没找出毛病来,抓得脑膜上的毛都掉光了也没辙,只能用笨办法,一寸一寸的查,结果发现,机算机里生了一窝臭虫,造成逻辑错误,所以后来就把从电脑里找毛病叫做“抓臭虫。”

哎哟,哎哟,谁用砖头砸我?什么,我废话连天,我,我,我冤枉呀我,我这不是给大家普及一下计算机别砸,别砸,我长话短说,短话不说,这总行了吧!

总之,刚开始的机算机太简单,用不上操作系统,就象一个穷得吃不上饭的家伙,是用不着管家的,他没那么大家当,什么都是自己赤膊上阵,还要管家干啥!

呃!呃!呃!别,别别掐我脖子,我不废话了!

后来呢,这个穷人有了点小家当,也就是从机电的设备变成了纯电子设备(晶体管出来了),再事事自己赤膊上阵,效果不如请帮手好,简化硬件操作流程的程序就出现,这是操作系统雏形。

到了这家伙发迹的早期,制造商就开始给它配老婆了,每一台不同型号的电脑配上量身定制的操作系统,为某一种型号电脑而写的程序,是无法移植到其他电脑上执行,同型号的电脑,还是不行,因为不标配,比如你家多个螺丝,我家没有,那就不行。

人家ib一看这样不行呀,卖一台电脑出去,就得让工程师累死累活的写一个新操作系统,这不是浪费人力吗?

资本家的本性决定,要压榨出员工身上的最后一点剩余价值,于是,绞尽脑汁,推出了大型电脑ibsyste360,不管身材如何,性能高低,这一型的电脑都共享代号为os360的操作系统,相关的程序可以在一干电脑中相互使用,蓝色巨人目前的大型机的打操作系统,便是这位的后裔;为syste360所写的应用程序,现在都可以在ib大型机上执行!

当然,大型机是相当贵的,一般人难得一见,不光是机器本身贵,而且计算成本相当高,到什么程度呢?一台机器一个小时的计算费用,用当年的美刀来算(六十年代),几百美刀,一辆小汽车的价钱也就这样了。

大型机不象个人用的电脑,想关就关,想开就开,光预热就得好久,反而是一直开着比较节省,一天二十四小时,往这个洞里就要扔进去二十四辆小汽车,别说个人,就是大型的机构也没有多少能承担得起种消耗。

于是,分时概念就成了必然,将大型电脑珍贵的时间资源适当分配到所有使用者身上,,奇异公司,麻省理工,贝尔实验室,在1965年成立了ultics操作系统的项目,主攻的就是这个分时系统。

这三家里,贝尔的大名大家应该都知道,发明了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数字交换机、通信卫星、电子计算机、蜂窝移动通信、长途电视传送等等一切牛b到极点的技术。

麻省理工大学,这个也不用说了,历史悠久,技术雄厚。

奇异公司,呃,这个我也不知道是那路神仙了,反正能在挨踢史上留下爪子印的,不是大牛就是小牛,总之是牛得不行的那类。

三家联合,那真是小母牛玩倒立,牛b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个操作系统,那不是手到擒来,小菜一碟?

到1969年,ultics操作系统的项目就……被取消了!

主要原因,进度太慢,开支太大,三家吃不住劲,这光荣转进了。

看似事情就这么结束了,然而,世事难料,故事刚刚开始,在这人类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一位英雄出现了。(好象四流小说中,这种狗血情节比比皆是,事实上,生活比四流小说还四流)

贝尔的一位工程师kenthoson(肯·汤普逊),这个项目的参与者之一。

ultics的计划取消后,除了种下龙蛋收获跳蚤的三家老板,大概数他最郁闷,因为这小子编了个星际旅行的游戏,没法玩了。

这个人,是个标准的游戏迷(实际上,早期的很多程序员都是这种货色),在项目组开发ultics系统的空闲工夫,一直偷偷用公司的机器玩游戏,虽然反应比较慢,玩起来不是很爽,但一个小时花上百美刀玩这个,大概在电脑游戏史上,也是大牛一只了。

本来,他满怀希望的憧憬着,等到项目完成后,系统优化到顺利的跑起来他的游戏,然而,项目居然取消了,这让他是怨念无边呀!怎么办呢?

教导我们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估计肯·汤普逊虽然生活在那火热的年代,多半也没有背过语录,但是他用行动证明了毛老大人的正确性。

他翻呀,找呀,好不容易在旧仓库的墙角边淘换出一台d-7,那是一种小型计算机,性能与项目用的大型电脑在性能上来说,不可同日而语。

但功夫不怕有心有,有困难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那一刻,此人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做战,而是无数游戏迷附体。

伙同另一名工程师dernisritchie(丹尼斯·里奇)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过五关斩六将,将星际旅行的游戏成功的移植到了这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