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 为挨屁(1/3)
足足用了一个星期,唐凌云带着肖勇和田小丽两个才把从星城买回来的书全部录入电脑上书架,这还是宿舍里的兄弟们经常过来帮忙的结果,不然还没这么快!
主要是书太多了,不算他和老段,大虫从废品收购站淘的那些,光是在石桥进的书,就有将近五千册,算上淘的那一千多本,差点就七千本了,和外面那些小书店两三千本的存书量比,多了两三倍不止!
不光是书多,进回来的书要上架,也不象外面那些书店那么简单,他们是新书一来,往书架上一放,最多做个账就算完事,唐凌云这边的事情就多了,要打印条码,贴标签,扫描录入,上书架,时间多得多!
但这样做,也有很大的好处,可以一劳永逸,一应数据录入电脑后,以后的再要租书还书,用条码枪一扫就完事,用不着一本本的登记,轻松得多!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好处,也显不出电脑管理的好处来,用电脑进行管理,大可不必象那些书店的小老板一样,每天关门前五毛一块的加半天才能知道一天的营业额,随时可以查看电脑里汇总的即时数据,租金多少,押金多少,租出多少,还回多少,一目了然,而且唐凌云还在软件里加了简单的分析功能,哪一类书,哪些书租得比较好,通过对比数据,可以很精确的显示出顾客的喜好,做到后面再进新书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经营风险,提高利润!
这套名叫“易租”的管理软件,是放寒假前,唐凌云得到李馆长的确切消息后,在给图书馆的那份软件基础上重新编制的,和图书馆的那份最大的不同在于新增加了一些功能,比如计价系统,会员系统和统计系统,毕竟租书店和图书馆的性质不一样,一个是营利性的,一个是公共服务性的,功能上多多少少有点区别!
太康航校的师生加一起,有近七千人,除开后勤公司,印刷厂,实习工厂,航校宾馆这几个学校附属单位的职工,也有六千多,其中光学生有五千多近六千,如果只按每人每月两百块生活费来算的话,加一块每个月也过百万了,何况里面很多学生是从广东沿海招来的,家里相对内陆的人家要富裕,每个月给的生活费,远不止两百,一个月五百块生活费还不够用的人大把存在,在九六九七年来讲,一天五块钱的生活费用在吃上,已经算不错了,不说吃食堂顿顿有肉,就是到校内的小饭店专门炒个肉菜,也不过三块钱,白饭管饱!
一个月一百几十万的消费力,除开吃这个大头,一个月下来,少说也有大几十万流到校外商家的口袋里,航校周边,靠它吃饭的商家,没有一百也有九十九,光租书店,就有四五家之多,就这样,生意也都还不错,除开一切开支,一个月赚个一两千块玩一样!
唐凌云这个开在校内的租书店,比起校外的书店来,zhan有它们无法比拟的地利优势,图书馆就在教学校和宿舍楼之间,每天上下课要从这边过,来来往往抬腿就到,根本不用跑出校外,走上一两里路那么远,再加上他这里的书又比外面的小书店的多,对读者的吸引力也要大!
不止这点,他平时的费用也要比人家少,除了给学校象征性的一个月交点租金,其它的苛捐杂税一慨没有!
实际上,唐凌云的投资真不多,两万块出头,绝大部分是用在进书上面,七千多本书,就这么点成本,说出去,外面那些书店的老板真没几个信!
之所以会这么便宜,一个是他进的书,是从石桥直接批的,少走了太康这边的一道环节,本来就要便宜一点,加上正版的根本没几本,进价都在三折以下,标十块二十的书,就三块五块的事,有的还远不到三折,象那两千多本口袋书,就是一块钱一本进的,末了,还被他硬从人家老板手里讹诈了几百本,平均下来,八毛多一点,从废品站淘的旧书旧杂志,更别提,论斤买的,能值废纸钱,不是他们三个人来回星城的路费和托运书的运费,加一块连两万块也要不了!
其它的,还有什么成本吗?
书架是图书馆的,桌子椅子是图书馆的,电脑也是图书馆的,他自己就没置办一样家伙什,租金也是一月一交,象征性的两三百块钱就打发了,连押金都不要,地方是就图书馆的原样,一点没有装修,肖勇他们的工资也要到月底才结,不急,再说两人加起来一个月也才四百块,预付也根本不碍什么事!
你说,唐凌云是不是占尽了便宜?
当然,也不是万事如意,也有一点不好,营业时间比较短,只有中午和下午下课后的时间各营业两个时,一天四个小时,比起校外那几家从早上八点开门晚上九十点关门,全天营业十四五个小时的书店来,短得多了!
就这,还是唐凌云哼哼来的,本来一开始,李馆长还只答应他,借书室下午五点开门后的两个小时让他营业,被他左磨右磨,东一个理由,西一个理由的狂轰一气,受不住了,这才好不容易松口,同意周六周日和中午休息时间也可以营业,但唐凌云必须保证,如果借书室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有物品损坏或丢失,要照价赔偿,签下了不平等条约才算完事的!
不过也还好,除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