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章 共建享中秋敌影现(1/2)

转眼间,春去秋来,八月十五到了。现在已经是初更时分,虽然没有月亮,但却丝毫不影响节日的气氛。在龙脊村中间的大路上,正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一个个卖小吃的、卖玩具的、卖衣服的摊位摆出数里远近,不同声调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在村中的小广场上,点燃着一堆篝火,周边点着几支大火把,把这一片区域照得亮如白昼。密密匝匝的人群站在外围,都在观看圈里的人表演杂耍。那是一个小伙子,手里耍着两个用绳子绑住的火盆。

虽然绳子是软的,但小伙子用的是巧劲儿,持续摆弄之下,上下翻飞,火盆幻化成一片光影,引得周围的人们一阵阵喝彩。

在他的旁边,一个中年大叔正在表演喷火。他手握火把,一口气朝着火苗吹出,瞬间一道火线向斜上方蹿起,让旁边观看的孩子们惊叫不断。

这样的情景在整条街上处处都有,使得村里处处彰显着快乐、祥和,显见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否则大家吃都吃不饱,朝不保夕,谁还有闲心聚在一起玩乐呢。

这都是拜叶清玄和剑峪关所赐!

当初,叶清玄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路说了一下,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完善,基本敲定下来。第二天就开始按步骤实施。

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剑峪关的一切都步入了正轨。与周边村镇建立了联系,主要是开展交易。因为交易中坚持公平公正、童叟无期,迅速积累了一些好名声。

期间机缘巧合之下,赶上几个村子被山贼劫掠,顺手帮着解决了,为关上赢得了更多的赞誉,口碑和形象得到极大改善。

关内的资源利用率也得到大幅提升,别的不说,单是耕地,就复垦了三百多垧,大部分种了谷子和稻子,少部分种的杂粮和蔬菜。还有二十几垧种了麦子,这种作物成熟早,拔掉后还可以种荞麦或白菜。

在中秋节前几日,秋收就开始了。这几天田地里到处是劳作的人们。这些人都是剑峪关的兄弟。这大半年来,经过整合、改编、训练,关内人员已经实行了军事化管理,兄弟们彻底转变成了军人。但因为条件限制,所有人都是拿起武器就是兵,换了锄头就是农。

叶清玄是在二十世纪末生活过的人,又是在农村长大,懂得的农业知识远不是这个落后的地方可比的。

在他的主张下,关上购买了一大批耕牛,由专人饲养。并繁育了数十头小牛犊,明年就会成为耕田的主力。他还教大家改进了犁、耙等工具,制作了手推播种机。

此外,根据不同的地形和耕地用途,修了灌溉水渠等水利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针对隐龙潭土地贫瘠的情况,他带领众人堆积制作了有机肥,用以改良土壤。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急在一时。在叶清玄的要求下,这些知识和做法没有保密,都传授给了附近的村民。

在大大提升农田耕作的效率之外,叶清玄还有了意外收获,那就是周边年轻人和孩子们的崇拜。当这些人得知这一切都是叶清玄提出来并教会大家之后,他在年轻人眼中差不多成了无所不能的神人,声望一时无两。

叶清玄对这种崇拜不太在意,但却不妨碍他有效利用这种身份上的影响力。他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自己这些知识和技能全都来自于学习和实践,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求知的种子,对大人的观念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外,这大半年来,剑峪关的人马彻底肃清了隐龙潭北部的山贼,将方圆数万平方公里划入势力范围。

剑峪关座落在隐龙潭西北,居高临下俯视着西部南北相通的唯一一条大路。龙脊村离近妖山不远,正处在这条大路的必经之处,从战略位置上看极端重要。关上在村里设有联络处,长年有人驻守,等于卡住了这条大路的咽喉。

如果有人从南到北或者从北到南,又不想从这条路通过,必须多走一千多里路,从隐龙潭东边绕过去,这无形中有效遏制了南方各路山贼北上的趋势,让北边的二十几个村子可以安心发展生产,逐渐呈现出稳定的生活局面。

龙脊村是离关上最近的村子,近水楼台,村民们学到的东西最多,得到的实惠最大,仅这大半年与关上的日常交易,就让他们赚了不少,更别提今年的庄稼长势极好,眼看就是一个大丰收年。村子日益兴旺,吸引力剧增,以至于不到一年的时间,人口增加了二分之一,村子也扩大了一半。

村民吃得饱,穿得暖,又不用担心山贼袭扰,心情自然高兴,这才有了今天的节日大集。

所谓“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附近老百姓的认可,是剑峪关威望日隆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也产生了两个“副”作用,一个是来剑峪关报名加入的人急剧增加,甚至有人从几百里地之外慕名而来。

只不过关上招人要求很高,也很人性化,凡家中独子的一律不要,所以人数上增长并不快。毕竟原来的基础在那,人口基数太小了,再经过着意筛选,剩下的就更少了。

另一个是让南方几支山贼队伍明显感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