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北海孔融(1/2)

袁绍夺回灵寿,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随即继续进攻扩大战果,有了吕布相助,但凡两军野战皆被黑山军皆是大败最终被迫退到太行山边缘地带,和官军打起了游击,面对莽莽太行神出鬼没的黑山军,袁绍和吕布一筹莫展。

最终,还是沮授想到了一个对策,就是和边塞地区一样,建立烽火台哨所,每隔二十里就设置一座,每五十里内设一营军士,哪里有烟哪里就救援哪里。袁绍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用此计防止黑山军偷袭。

既然北方战事暂时无法取得突破,袁绍不再纠缠,留下吕布和张颌领军两万监视张燕,自己亲率主力南下,与臧洪汇合,对付于毒,双方在朝歌附近的山区展开大战,于毒军兵力有四万余人,占据地利,袁绍一时间难以突破,双方相持起来。

四月,冀州大战刚刚开始,青州又迎来兵焚,从泰山退回青州的管亥重新起兵,聚兵五万,攻打北海郡县。

北海,乃北海王封地,但两汉对藩王很是忌惮,他们没有丝毫的军政大权,基本上都是养尊处优,混吃等死的主,管理者乃是国相。

北海相名叫孔融,字文举,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更是家室显贵,乃孔子的二十世孙,当下名士。

都昌城,国相府内,中年文士端坐正厅之内,此人四十岁上下,丰姿清秀,相貌堂堂,宽袍大袖,儒雅非常,有飘然出世之表,正是孔融。

此刻,他眼神温和,有条不紊的处理公文,丝毫没有理会厅内焦急的两位属下。

“报……”

卫兵跑进厅内,急道:“禀国相大人,黄巾贼已经占领下密,大军正向都昌而来。”

“来的好快!”厅内一武将大吃一惊,“国相大人,贼兵势大,北海病弱,无法坚守,不如向外求助。”

说话之人三十余岁,身材颇为高大,身穿玄甲,腰悬战剑,乃北海骑都尉宗宝。

他旁边一位文士也拜道:“大人,贼兵来势汹汹,还需早作准备,宗骑都说的没错,我军只有五千人,根本守不住,为了北海的百姓,请您立刻决断。”此人是北海国的长史,郑彦。

孔融神情依旧,有条不紊的整理好书简,这才说道:“二位莫急,贼兵都昌城坚厚,军士百北海精锐,可与贼相拒,不过你们说的也对,不能放任贼兵祸害北海国,那你们说说,不知道要向谁求救兵?”

“袁绍的冀州兵屯于安丘,可前往求援!”宗宝说道。

听到袁绍二字,孔融摇摇头,“袁绍虽是袁门之后,但野心极大,与何进无异,曾逼杀韩馥,毫无信义,对我北海虎视眈眈,向此人求救,无异于引狼入室!”

原来孔融并不认同袁绍,所以一直拒绝其兵踏入北海,袁绍因为忌惮孔融之名,也没有强行占领,任由他在北海“自治”。

郑彦道:“国相大人所虑极是,还有一人选,东莱郡守太史慈,此人乃是我青州人士,颇有义名。”

“太史慈?”孔融想了一阵,“此人我听说过,曾有义举,可是我记得好像是镇北将军刘辰的麾下,那刘辰虽有忠勇之名,可也逃不过名利争夺,渡海占领蓬莱,同样野心昭然,恐怕也有些不妥。”

郑彦和宗宝对望一眼,他们很无奈,北海周围只有这两股大势力,如果他们都不行,真不知道那去搬救兵。

“即使如此,那只剩下平原的刘备和田楷了,他们乃公孙瓒麾下,也是如此!”郑彦无语道。

听到刘备二字,孔融眼睛一亮,“我记得此人好像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也许他很合适。”

郑彦、宗宝一愣,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家大人会看中刘备。

“大人,刘备皇室宗亲之名只是自称,并没有证实,况且他们兵力根本无法和冀州军与辽东军相比,能击败黄巾军吗?”郑彦疑惑道。

孔融道:“此人曾师从卢公,身份应该假不了,本官之所以选他正是因为他兵力不强,而且乃名师之徒,不会做出不义之举。”

郑彦、宗宝二人听明白了,刘辰的袁绍军力很强,有吞并北海之忧。

“虽是如此,那刘备终究是公孙瓒部下,而公孙瓒一直想要吞并整个青州,况且还有一个田楷在,难保他们不做异想。”郑彦对刘备仍是不放心。

孔融也有些纠结,三方势力都不怀好意,一个不小心就可能给北海招来祸患。

忽然,他眼中精光一闪,说道:“如果我们向三方同时求援呢?”

郑彦和宗宝愣了一阵,随即拍手叫好。

“大人之计妙绝,三方皆想吞占北海,如果同时出现,他们一定会相互忌惮,谁也不敢出手。”

孔融笑道:“正是如此!”

两天后,平原相府,刘备三兄弟同坐一席,正在吃饭,饭食简单朴素,可以看出他们并不富裕。

“哎,这种日子什么是个头,嘴里都快淡出鸟来。”张飞夹了一口青菜不满道,“别说烧酒了,就连普通的酒都没得喝,大哥,咱们是不是太惨了点。”

听着张飞的牢骚,刘备和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