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赌输的代价(2/3)
自己的心思,再次开口道:
若不然,怎么会连大魏失土重罪都不放在眼里?
所以放眼整个壶关,乃至整个上党,最关心战局的,莫过于他们了。
“诸位,虽不想涨他人之志,但确实是礼无能,恐怕有负太傅所托,难以守住上党……”
不少人皆是恨恨地看着他,若非周围的侍卫亲兵皆是持刀佩剑,说不得就有人按捺不住冲上去与此人较量一番。
可惜,最终还是功亏一篑,天不偌大魏啊!
“诸位,诸位,”孙礼伸手向下压了压,示意都听他说,“太傅自然是早有准备的,只是大伙也知道,西贼势大。”
话未说完,就被坐主位上的老人喝骂:
若不是许昌那边,有不少老臣还算是清醒,力主保证洛阳粮草的供应。
静。
没想到这些人,非但不感激自己,反而是反咬一口。
太傅以后想要朝廷下拨粮草,怕是都要仰大将军的鼻息。
“诸位也知道,这些来,西贼势大,太傅虽有心伐贼,然则天意不遂,如之奈何?”
只是冯贼手段酷烈,想想河东的惨状,在场的所有人,肯定都是不愿意西贼进入上党的。
所以他决定要给这些人一个机会,一个选择的机会。
良久之后,也不知是不是终于消化了这些话,一个颤巍巍的老者,用力地拄了拄手里的拐杖,质问道:
“孙将军,你这个话是什么意思?”
“分家!”老人重重地说道,“准确地说,是分族。”
但孙礼性子本是疏亮亢烈,算得上是刚断伉厉之辈,素来不愿意做那些欺瞒之事。
怎么现在看起来,不像是收复旧地,反而像是西贼反扑过来了呢?
魏军的反常举动,自然不可能瞒得过地头蛇。
军令如山,军情似火,孙礼自然不可能再挤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顾及其它。
看到群情激愤,有聪明者,已是悄悄地向着门口退去。
一个皓首皤皤的老者,被人扶着走出太守府,站在大街上,悲声哭喊:
想起太傅在前方伐贼,偏偏被大将军在后方卡住粮草,孙礼心里更是不忿。
律法苛刻一点的,最多也不过是让其子女顶罪。
老人叹了一口气,“上党注定是守不住了,孙德达的意思,就是让我们跟着他走。”
有人出了太守府,回头再看看,心里已经在破口大骂:
这曹魏真真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先帝在时,就算是不断丧师失土,但底下的这些军将,又有哪个敢轻易弃守疆土?
就算是再打不过汉军,也要以死明志——要么死要阵前,要么死在任所里。
对吧?
从太原领军南下的,乃是几年前那位席卷并州河东的关小君侯。
就算拿不下高平关,只要能拖住高平关的贼子,不让他们从高平关出来,自己也敢赌一赌。
“说的什么话!做都做了,现在说这种丧气话,算什么回事,能挽回局面吗?”
“若是没有人站出来让西贼泄愤,留在这里的人,说不定都得跟着陪葬!”
“没错,若是缺粮缺钱,吾还可以想办法再帮忙筹备一批粮草……”
“武皇帝,文皇帝啊,你们在黄泉之下,若是有知,就睁开眼看看吧!”
“蠢!”老人骂道,“我什么时候说要丢了基业?”
也不知是对上党的险恶局势操劳过度,还是对面的一群老少吵得他头疼。
“怎么会这样,孙将军,你是不是搞错了!”
他也想守,可是太傅的军令,却是让自己放弃上党,保存实力。
看到孙礼仍是黯然不语。
长房主事人鼓起了勇气,问道:
“大人,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如今更是亲领大军,深入险地。
若是中监军(即司马师)能攻破高平关,守住了长子南边的缺口,说不得还能尝试一番。
说不定太傅早就已经打下了太原,光复并州了呢?
所以这有可能是西贼的细作在散播谣言,对不对?
“太公,我们怎么办?看孙礼的模样,他是真的不打算守上党了。”
虽说许昌市井有流言,先帝早已怀疑太傅有二心,且不满太傅久矣。
“诸君,诸君,且静静,请听吾一言。”
更有的说,太傅领往太原的大军,结果难料,生死不知。
孙礼面有愧色,有些不敢与众人的目光对视。
同时他还要做出防备,防止关贼突然出现在壶关城下,袭击自己。
“这几日来,城内谣言四起,就连吾亦有所闻,相信诸君此次过来,是为了确定战局究竟如何了。”
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最大的战果。
说到这里,他咽了咽口水,似乎是在组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