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离间之计也(2/3)

,田因齐有话。”孟子进入石亭落座,朝臣诸子也都复归原位,凝神聚目于齐王。齐王郑重拱手道:“夫子深藏艺业之学,田因齐深为感慨。今郑重相求,若夫子放弃仁政礼治之道,即在我齐国任丞相之职,统摄国政,不知夫子意下如何?”

田忌微微一笑,当即表态,慨然道:“孟夫子若能为齐国丞相,正当其所。”驺忌见了,不落于后,也上前道:“我王以孟夫子为相,上顺天心,下应民意。”只是这两人嘴上是这样说,心里那个腻歪!想也是知道,和孟子这种好为人师表的伪君子面前一起当官……那个恶心!但这是齐王的意思,只能顺着来,不能逆之!先应下来,再徐徐图之!而且,齐王自己也说了,要孟子弃仁!仅此一条,就可以让孟子知难而退!但这也是齐王给孟子的一个台阶。

齐王欣赏孟子的才学,他也想要用孟子这个人,但是孟子的儒学,却是不为各国所接受的!如果孟子弃了儒学,他自然是可以为官,但儒家么……嘿嘿!可是孟子出来混的,打的就是儒家的名头,如果他为了齐国的官而放弃了自己的学术观念,那可就真的是一无是处了。

果然,稷下学宫的诸子们大为惶恐,轰轰嗡嗡地各抒己见议论起来。只要孟子一言……

天下显学,就可以正式宣布,再也没有儒家这一学派!但孟子死鸭子嘴硬,他心里想得不能再想,可是他却只能喟然一叹,道:“孟轲之不能放弃仁政礼治,正若齐王之不能放弃王霸之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孟轲宁肯不任齐国丞相,亦当固守孔夫子为政大道。”

尸佼站起高声悲叹道:“夫子之道,崇高美好,然却远离当今时世,实则以良善之心倒行逆施。若以此道为政,纵有一时之安,百年之平,却会殃及万世万万民,毁国亡种,莫过于此。尸佼愿夫子久远治学,莫为卿相!”慎到也拱手高声道:“申子术法强韩,卫鞅法学强秦,北秦公刘羲之法墨新政之北方称强,夫子若也能像上三者之为政,可使弱国强大,儒家自有再生之根基。然空言复辟井田,犹如水上浮萍,何以为政治国?只怡它人笑尔!”

孟子露出了一种悲天悯人的微笑,道:“韩国之强,染血无数,治标而不治本,它日一朝身死,看其法焉有存者!秦国变法,实乃苛政之变。苛政猛于虎,必不长久矣!北秦刘羲,人间禽兽,率兽食人,无恶不为,纵有一时之强,必遭永世之骂名!我儒家自求大同之境,为万世立极,虽明知不可而为之,然我心无怨无悔。只为给人世保存一缕良知,我儒家子弟,宁可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而绝无苟且之辈。”说罢,他缓缓起立,悲怆的走出石亭,来到筵席帐篷中间的大红地毡上,从田忌手中拿过一口长剑。众人不禁大为惊愕。

“齐王并诸位大人,请听孟轲一曲,以为分别大礼。”说罢,孟子踏步舞剑,大袖飘飘,剑光摇摇,俄而长歌,歌声中充满了一种悲壮幻灭:“礼崩乐坏兮瓦釜雷鸣……高岸为谷兮深谷为陵……痛我生民兮遍地哀鸿……念我大同兮恍若大梦……天命何归兮四海漂篷……”

众儒家弟子们人人肃穆,低沉苍凉地和声跟着孟子唱着:“天命何归兮,四海漂篷……”

歌声反复,化成天地间悠远的回声。儒家……这是世上最美的欺世之花。他的义学之正,理学之美,言辞之清雅,行高于旁人,的确是让人称慕。可惜的是,儒家的一切只是建立在最虚无的浮华之上。它无耻的利用了我们中国人的善良,而善良,却往往会涎生出最丑陋的罪恶!好心会办成坏事。打个比方,一个老人疼爱自己的孙子,对孙子做的一切,都估而息之,认为孩子还小,可以慢慢教,直到这个孩子在外边杀人放火,无恶不为!老人觉得自己疼爱孩子没有错,那这个错,是谁的呢?儒人们只看到了自己的这种儒善,但是却并不知道……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善良,就会有丑恶!这个世上,最邪恶的丑陋,只会长在最善良的地方。儒家的文学越是提倡善良仁义,而它带来的后果,却是相对的更加的邪恶!

离开了齐国,腐儒孟轲来到了魏国。他的这次,政治投机目标放在了魏国的身上!

中原进入了纷争不息的争霸大战中,在这个时期,能占便宜的,只有边缘的国家。比如楚国,占一点小便宜,秦国,也是闷声发大财,而曾经不可一世的北秦国,却是悄无声息。

桂陵之战,虽败,却反而在国中上下激起了一股同仇敌忾的血气。这种感觉,就好似一个一向自高自大的人,突然给一个自己平时瞧不起的人冷不防的抽了一记耳光,那个恼羞成怒就不要提了!从魏惠王、太子申、丞相公子卬、上将军庞涓,到军中将士与安邑大梁的国人,无不痛骂齐人鼠窃狗偷、孙膑“废人”阴险狠毒。总之是惊人的一致——魏国不小心遭了一次暗算,齐国其实差得很远。这一点,是事实!精明开朗的魏人觉得,魏国没有错,灭赵是应当的,回兵援救大梁更是应当的,坏就坏在孙膑阴毒,竟然卡在半道上偷袭!

这时,魏国开始动了!话还要说齐国。自打齐人打胜了一次,齐王就有点高兴的找不到北!于是,齐王就更加的宠任田忌、孙膑两人,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