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未来领袖青年基金会(1/2)

从港城回来,杨宙拿上在老家带来了特色的魏氏熏鸡,打电话叫上郝作印带着过年时早就说好的那两瓶好酒,去了一个叫沸腾鱼乡的饭店。

郝作印还带了一个自己处里的基建科科长,介绍给杨宙认识。

杨宙认真记下了这位科长的名字。

虽然是郝作印的下属,但能把他带来说明郝作印跟这人关系早就超越了上下级关系,杨宙有必要特殊记忆一下。

三人落座,杨宙看了看郝作钱带来的那两瓶酒,说道:“酒有点多,要不再叫一个人吧。”

郝作印点头说行。

杨宙给杨文清打了个电话。

把杨文清带进这场饭局没别的意思,一是他帮过自己不少忙,二是杨文清想留校,只靠汪帆怕有点难办,要是让郝作印办就简单许多。

别看杨文清现在年轻,留校了最多也当个助教,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保不齐几年就能讲师、副教授、教授一路升上去,到郝作印这个岁数时也成为海大的管理层,那时杨宙跟他就是有着深厚革命友谊的老朋友了。

因为校园网,未来几年杨宙即使毕业了也不会跟海大断了联系,郝作印作为第一梯队的盟友,那杨文清就是第二梯队,杨宙想顺手借花献佛。

等杨文清来的时间里,郝作印笑着对杨宙说:“你还真该请我吃顿饭。”

“为啥?”

郝作印从包里拿出几张纸:“当然是有好事,咱们海大成了重点院校后,该有的待遇也逐渐完善,国外有个常青藤,都是哈佛,麻省这样的高校联盟,咱们华夏也有一个类似的组织,以华清、北大为首,叫未来领袖青年会,不知你听说过没有。”

杨宙点点头。

他听说过,在几年后炫富成性的社会里,曾经有过这么一条新闻,说的是一个华清毕业的二十五岁女孩,年纪轻轻便挂了一长串诸如绿十字会高校推广大使,高校自主创业联盟副会长,21世纪高校公益宣传委员的头衔。

其中一个头衔便是未来领袖青年会常务理事会理事。

她在香港陪团参加一场外事访问时递出的名片被传到网上,引起了轰动,大家在羡慕她的同时也在质疑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孩是真的优秀还是背后的背景使然。

最后被扒出此女背景很深,而这些头衔也大多是虚名,是为了包装而硬挂上去的,只有未来领袖青年会是真有些门槛,但此女一被曝诸网上,立刻被协会除名了。

也就是在那时起,杨宙才知道华夏还有这么一个针对大学生的组织。

“是华夏中央团委发起的倡议,但这个基金会又不完全归到团委名下,有很大的自主权,总之一句话,里面的人要么是真才实学,要么是背景深厚,你进去总能认识到想认识的人,是好事。”

杨宙拿起酒杯给郝作印碰了一下:“是好事,但看起来门槛挺高。”

“小事,不就是两个教授的举荐信,还有一些咱们学校的证明么,我帮你办,这个协会有定期的聚会,到时候认识了新朋友别忘了我们这些老朋友就行了。”

杨宙点头。

过后不久之后杨文清也来了,拎了一瓶茅台两包中华。

杨宙知道这些东西肯定是他刚买的,把东西原封不动的推给他:“一会拿去退了。”

“拿都拿来了,退了干什么?”

“你又不你我跟郝处,一个月只有家里那点生活费和奖学金,买这些东西干什么,退了。”

杨宙说的很坚决,让郝作印看出的眉目,主动问道:“文清今天大四了吧。”

“恩。”

“没出去实习?”

“正考咱们学校的研究生,自律会也有点事,暂时没出去。”

“好事,好好干,海大正大改革,有的是机会。”郝作印没有明确什么,但言外之意也很明显。

之所以有这么明显的表示是因为他读懂了杨宙让杨文清退茅台的举动,跟他带着自己的下属参加这个饭局一个意思。

杨文清到底没有步入社会,在这个酒桌上还有些拘谨,倒是那个基建科长很快就熟悉起来。

他说道:“最近基建有点难干?”

“为啥?”郝作印有些奇怪。

“有好几个大的房地产公司忽然入驻滨海,搭架子要盖楼,把很多民工兄弟都拉拢过去,咱们滨海的基地人力就有点紧张,人工费上涨不说,有些小的基建公司开高薪还容易招不到人。”

“你是说民工资源紧张?”

小科长点点头:“还有几家大的监理公司也入驻了咱们滨海,没听说大工程开工的消息啊,他们怎么都来了。”

杨宙在心里微微点头,这是开发区将要成立的消息透漏出去的原因。

虽然还没在民间传扬开来,但是跟体制内有联系的大的房地产开发商肯定早就知道了消息,在提前布局。

他开口问道:“你知道的都有那些公司来滨海了?”

“有一个叫枫林地产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