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节 思维定势(2/3)
是四书五经,读的是老子庄子,他是直接从思想上在阅读中国人。所以赫德认为的紧张,并不是威妥玛等人认为的即将有一场独立战争要爆发的紧张,而是担心自己的同胞没有认清局势,从而以错误的方式介入,最后导致了跟广東地方的直接冲突,赫德很确信,一旦英国軍队踏上广東的土地,战争一定会爆发的,他很清楚在保卫自家土地面前,中国人爆发出来的勇气世所罕见。“朱先生,对您维护和平的承认,我本人十分敬佩。我十分愿意尽一份微薄之力,能为英国与广東的和平做出贡献,那样的话我将会感到十分光荣。”朱敬伦点点头:“那么就麻烦您去一趟香港,先用非正式的方式让对方明白,不谋求割让土地,是我方的最后底线,希望香港的额尔金阁下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考虑一下,我们建立和平的可行性。”朱敬伦希望给对方打个底,或者说给可能的谈判定个基调,那就是在保证广東领土完整的情况下,大家在谈其他的。如果对方愿意谈的话,事实上朱敬伦即能摸清他的底线,如果对方不愿意谈,那么就得真的准备战争了。所以说让赫德去,名义上是去转达朱敬伦对谈判的底线问题,事实上是借助赫德去试探一下额尔金等人的态度。额尔金是什么态度呢,他自己也弄不清,包令和威妥玛的意见都很有道理,都很专业,让他一时间难以抉择。他是一个行政经验很丰富的政府官员,做过加拿大总督,不久后还将做印度总督,可是他真的太不了解中国人了,他太需要一个真正了解中国人的专家帮他分析一下。“好了,就先讨论到这里吧。既然中国人的代表回去伦敦,也许我们应该耐性等待一下伦敦的指示。”额尔金说完,大家散会。不久之后,赫德的到来,让依然对局势没有清醒认识的额尔金如获至宝,立刻邀请赫德当面跟他沟通。赫德是一个英国人,他的立场始终是英国人的立场,在他内心深处他以这个身份自豪,他的忠诚是献给英王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赫德一五一十的将自己理解的中国局势告诉了额尔金,同时向额尔金转达了朱敬伦的和平诚意。额尔金听完异常的惊讶:“您的意思是,新安政府首脑朱先生并不想脱离他的政府?”赫德肯定道:“就目前的情况,看不出他有反叛的迹象。”“可他们的军队已经武装起来了啊!”额尔金更糊涂了,在他看来,整个县的人民都开始组建军队,还秘密派人去向英王递交外交文件,然后还不独立?这怎么可能!赫德叹道:“他们的乡村社会一直都有很强的自治传统,中国人将这个称为皇权不下乡,乡村武装往往都是临时性的,而且一般作为政府军的补充力量。”中国乡村武装问题,额尔金不是完全不清楚,广州那时候四周都是这种乡村武装,但他总感觉到这一次有些不一样。“可他们的外交文件怎么解释?”就因为有了这一份文件,额尔金就觉得这一次不一样了。赫德道:“就他们的文件内容来看,并没有任何表明他们即将脱离政府的意思。”额尔金又道:“那他们去秘密拜访女王陛下又怎么解释?”何德道:“他们自认为是去跟女王讲道理去的,他们将这种行为称作当面论理。”额尔金越来越糊涂:“你是说他们并不是去进行外交行动,寻求支持的?可这明明就是外交行动啊!”赫德都有点不知道怎么解释了。额尔金摆摆手道:“您的意思是,他们并没有独立于清政府的意愿,那他们组建军队,完全就是向我们展示敌意?”赫德道:“没错,他们认为我们侵犯了他们的利益!”额尔金不明白了:“可我们只是在争取我们的利益,如果说他们的利益有损失的话,那也是他们的中央政府出让的,他们不是应该先跟他们的政府请愿,然后由他们的政府出面,跟我们进行协商?可为什么他们一点都没有对他们政府的行为表达不满,反而直接向我们展示他们的态度!”问题到了这个层次,即使是赫德也不明白,他也不理解,为什么中国社会的地方阶层,在这种情况下,竟然不选择向他们的政府表达不满,甚至他发觉没有一个中国人觉得他们应该向政府表达态度,大多数中国人完全将他们的损失归咎于洋人。分明是他们的政府没有尽到保护他们的义务,可他们组建军队也不向政府施压,而是直接面向英国,至于他们的政府吗,赫德本能的感觉,他们的政府很支持这种民间私下对抗外敌的情况,对此他也很不理解,因为这意味着地方势力对政府权力的削弱。赫德叹道:“也许是他们的政府和他们的人民之间,有某种特殊的社会契约关系,他们的政府从来不把主要的目标置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上,而他们的人民也从来没把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寄托在他们的政府身上。”额尔金叹道:“那么说来,他们现在组建军队,并不是在谋求建立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政府,而是在向英国发出挑衅吗?”赫德一听这话,立马感觉到额尔金似乎有采取军事行动的心思,马上解释起来。“也不能这么理解,总之他们的行为不太附和外交惯例,但也不是向英国挑衅,他们以为自己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之所以组建军队,不过是在向我们施加压力,就好像缩成一团,露出自己浑身尖刺的刺猬一样。”额尔金道:“这是威胁?他们在恐吓我们!”赫德知道这次额尔金领会对了,但是却不能这么说。赫德道:“这不是威胁,而是恐惧,他们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