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黑暗之前的暮光(2/5)

s;宋彪示意吴训之先喝茶,再等一会才继续问道:“那你觉得可行xing高吗?”

吴训之答道:“我觉得不是很妥,在过去的十年里,帝国的核裂变发电系统工程研究进步是很快的,但距离真正成熟可靠的商业运行肯定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考虑我国煤炭和水利资源很丰富的前提下,急于上核电工程似乎不是最佳的选择。”

宋彪同意吴训之的观点,但追问道:“那你估计什么时候可以正式实施核裂变的商业发电项目?”

吴训之慎重的估测一番,答道:“七五和八五继续加强研究投入,再增建一套核裂变反应堆模拟发电机组,在阿奇特核裂变研究基地和汉中核研究院的基础上展开更多的测验,那么到了九五阶段,正式建设第一台实验xing商业项目就应该是可行的。”

宋彪问他道:“那你打算将新的模拟机组放在哪里?”

吴训之答道:“我们此前在汉中和阿奇特湖区的实验机组规模都太小,在很多临界研究上并不能充分模拟实际商业运行的状况,所以,此次我希望选择在黑龙江下游的远东无人区展开一个较大规模的模拟机组,发电规模将达到30万千瓦的规模。”

宋彪稍作思考。

他担心的是军事上的威胁,因为库页岛战役目前还没有完全结束,即便结束之后,ri本在这一地区继续派遣间谍活动的可能xing还是有的。

考虑一番后,宋彪还是同意了这个提议,道:“你可以先让中科院和核物理研究院先做这方面的预研调查,条件合适的时候上报给zhong yang保密局。”

吴训之点头同意。

宋彪对于核电站这个事情,基本的态度是支持发展,但不支持普及,更不支持过早追求商业化运营,他还是希望等到技术条件更为成熟的阶段。

在黑龙江下游做一个实验xing的模拟电厂,用于更大规模的技术验证显然是更合理的选择,未来即便商业化运营了,帝国在这一领域也是更多偏重于科研,而非过早的大规模使用,因为帝国是世界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水利资源也很丰富,有足够的资源保持较为长期的电力供应发展。

宋彪对科学界肯定不是特别熟悉,他正好就乘着这个机会,同吴训之询问道:“如果帝国打算长期布局发展航天科技,发she人造的卫星,利用太空进行无线通讯和军事侦察之类的事情,包括发展太空火箭,月球和火星探测这样的航天科技,在你看来,谁会比较适合领导这方面的工作?”

吴训之严肃的思索了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才同宋彪答复道:“我认为国内还缺乏这样的合适人才,甚至在整个国际世界也缺乏这样的人,如果一定要选,我认为d系列洲际弹道导弹的总设计师屠寿宁同志是最适合的,首先,他所深入研究的弹道导弹和航空动力学是航天科技的基础,其次,他拥有丰富的系统研究工程的领导经验。”

宋彪赞同的点着头。

他原先预计也基本就是这样。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人类在这个领域的开拓还非常少,虽然天文物理学家在帝国及世界范围内数量众多,但真正需要负责这一科研的科学家必须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他需要带领一个最伟大的团队完成飞行器的研制,并且送上太空,让仪器在太空环境中正常的运转。

吴训之对此是非常有兴趣的,和宋皇帝问道:“陛下,这应该是帝国第二个像核计划一样的庞大科研项目?”

宋彪颔首同意,道:“是的,我们必须用很长的时间来逐步完成这一计划,也许需要半个世纪,也许需要十几年,谁知道呢?就像我们最初从事核物理的研究一样。我们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非常重要的发明,改变了人类世界和人类文明,现在,我们应该继续创造更为伟大的新科技,同样的,只有我们继续保持巨额的科研投资,不断推进科学的进步,帝国才能更为坚实的保持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地位。”

吴训之很赞成的感叹道:“陛下圣明。”

宋彪看了一下时间,见时间还早,就让吴训之顺便将核物理研究院那边的情况也详细的谈一谈,帝国在核物理研究的两个领域同时发展,一是核武器,二是核裂变发电站,两个都是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

帝国的核武器在最近几年中进步的速度非常快,在基本摸清楚整个核武器的理论,并且拥有了完善的产能基础后,帝国在西北总共进行了四十多次不同情况的核爆炸试验,整理了足够丰富的资料和数据,目前,帝国已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