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有爱有野心(2/5)

预备部队及后勤部队的规模则增加至110万,几乎平均每个前线士兵身后都能保持有一名后备后勤士兵。

在将官层面,陈武也做了一番大规模的调整,在卫立煌调至西伯利亚军区后,他将黄百韬提拔上来担任第二集团军司令,第一集团军司令由刘亚昭中将接任,薛岳担任第四集团军司令,张自忠继续担任第三集团军司令。

在前期作战中表现很好或者较好的一批中青年将校官大规模提拔上来,徐尉、粟彬等一大批校官突击提拔为少将,担任各主力师的师长、参谋长,而各师的教导长也几乎更换了半数。

陈武在朝鲜战场的动作太大,多多少少在zhong yang国防军内部引起了一些非议,但也没有人敢说太多,他毕竟是最早的那一批资深上将,真正要论军功。除了赵庭柱、蔡锷,现役的几位陆军资深上将都没有办法同他相提并论。

实际上,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资历,以及皇帝的信任,陈武才能放开手在朝鲜战场做如此大规模的调整和变革。

经过他这么一番调整,东北国防军比之前更明显具有对ri军的陆地决战优势,有了这样的基础,釜山战役也终于在1940年7月22ri开启,这一仗打完。ri军就将彻底被清除出去。

中ri战争持续到这种程度时,ri军再面对陈武的东北国防军,情况必然是非常糟糕的,对ri本而言,比釜山战役更为残酷的事实是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环形封锁战略的部署。一旦ri本在硫磺群岛再次重蹈琉球群岛的覆辙,ri本就将彻底被中国海陆空三军全面封锁,ri本的所有对外贸易和往来都将彻底中断。

ri本是一个本土完全没有锰矿的国家,一旦被封锁,即便本土有一定规模的煤矿和少量铁矿,它也无法冶炼钢,那还打什么现代战争?

被环形封锁的形势已经不可能避免了。ri军大本营很清楚这一点,他们也在寻找很多方法,包括用潜艇运输海外资源继续维持战争等等。

对中华帝国来说,现在反而是一个比较轻松的时刻。国家的军费开支相比去年和上半年有所减少,而且总额对zhong yang财政的负担和压力并不严重,随着ri本海军的覆灭,帝国对外的海洋贸易通道重新恢复了往ri的平静。在消灭ri本在本土外的大部分军事武装,帝国占领了ri本在太平洋上的大部分殖民地。

占领了马里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后。帝国建立了在关岛的新军事基地,正如美国的担心那样,在没有ri本海军的牵制后,帝国海军已经占据了整个西太平洋的控制权,庞大的海军规模超越英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海军顶级强国之一。

帝国维持着自己在东南亚的一贯政策,继续将印尼切割出加里曼丹、苏拉威西两个海外省,而巴布亚则建立新的共和国筹备加入亚盟组织,帝国也继续向这三个区域大规模移民,在未来十年,帝国将会向苏拉威西海外省移民150万人口,使得华人在本地人口的比例扩大到70%的规模,以此将苏拉威西地区牢牢控制在帝国的疆域中,从海外省逐步变成同广西、察哈尔一样的自治省。

中华帝国的疆域还会继续扩大,过去是以陆地扩张为主,现在则是以海洋扩张为主。

帝国也在重审自己的领土政策,现在有一个在国内争议较大的问题是如何处置战后的ri本,顾维钧提出了一个较为胆大,但是一直未在外部公开的提议,他认为正如ri本当初在甲午战争中割走台湾和琉球一样,帝国应该从ri本割走北海道。

考虑北海道地区现阶段的ri本人口总数约为80万的规模,这个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它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提议。

比起军部提议的割占九州岛的提议,顾维钧的提议反而更容易cao作。

在拥有济州岛的前提下,九州岛的战略地位对帝国而言也不重要,如果帝国能够得到北海道,帝国就将彻底稳固整个远东地区,并且同美国一起扼守整个白令海峡。

在同苏联签署了秘密协约后,宋彪的注意力就一直在北海道和硫磺岛战役上,至于其他的事情,他倒是并无太多的关注,炎热的夏季到来后,宋彪决定在连续四年到承德避暑后,再次改去庐山夏宫避暑。

就在釜山战役和硫磺岛战役爆发前夕,皇室集体乘坐专列前往庐山县。

这些年的庐山会议一直是由国会负责和筹备,讨论的议题也更为宽泛,但还是局限在国内,而东亚范围的重大议题则是在每年一度的澳门论坛举行,中西亚及阿拉伯等地区的问题则在阿拉木图召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