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百年基业(4/7)

的省长镇一镇当地的气焰。至于对你的安排,朕也是考虑长远。”

陈其美一听这话真是大喜过望,当即谢过皇上隆恩圣眷和栽培,这才重新去通知容星桥前来觐见。虽说从内廷秘书局的秘书长下调地方一个农业厅的厅长,未免有降级的感觉,可每个人的人生总是要新的开启,才能走向更远的地方。而他陈其美又何尝不是一个野心家?

容星桥很快就进入办公厅觐见皇帝,此番前来,他的任务只是要报账而已,此外再听一听皇上对财团近期的一些想法。

自一战以来,远东财团就同帝国一样收获颇丰,收益率高的惊人,不仅是卖军火。还垄断了国际市场超过95%的橡胶,狠狠赚了一笔黑价,特别是通过荷兰卖到德国的橡胶、镍、锰和石油。那更是价值千金,直接要用黄金来换的。

战前将在维克斯公司、温彻斯特等军工股票和白银资产套现,手中资本现金更是多的厉害。战后又通过没收俄国资产在阿塞拜疆买断巴库油区的开采权和当地俄国资本的炼油厂,仅此一项,每年获利就不低于一亿美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铜矿、金矿,新喀里多尼亚的镍矿都是远东财团经手,虽说远东财团也一口气买入帝国zheng fu的三十亿中圆的国债支付军费,但是转手就通过竞标拿下库兹涅茨克煤矿、赤塔铁矿和托木斯克油区的开采权。

对远东财团而言,竞标不过是一个流程,投资规模如此庞大的项目,其他国内公司根本无法竞争。能够有能力参与竞争的国外公司这些年暂时也不可能恢复实力。

国内自然也有人提议对远东财团实施反垄断制裁,就如美国对标准石油公司所做的那样,可谁能真的支持呢?别说国会议员们不敢真的支持这样的提案,就算是敢提议,权衡之下。帝国如今还是非常需要远东财团这样的世界级财阀,没有远东财阀,帝国也未必就能有今天,没有远东财阀,帝国去哪里缔造亚洲最大和最先进的冶金集团,去哪里缔造能建造无畏舰的造船厂。去哪里缔造和欧美水平相当的汽车、飞机、电气、机车工业,去哪里缔造ri益强盛的中国机床工业?

远东现在还不是帝国的危机,而是帝国的希望之所在。

一个远东财团,基本就相当于半个帝国。

当然远东财团也在逐步转变自身的经营范围,从过去垄断大豆出口到今天的六家特许出口商共同竞争,从过去以远东商行为龙头,ri渐转变为以远东银行和中国通商银行为龙头,按照宋彪的意思,远东银行将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慢慢抹去中国财阀巨头的象征地位,但是被远东财团各家公司合股私有化和中资化的中国通商银行正在逐步成为新的金融巨头,并且在表面上和远东财团保持距离。

远东。

这个品牌将慢慢的消失在公众的视野里,为的是更长久的生存下去,远东汽车公司改组为中华汽车总公司,远东钢铁、远东船舶这个帝国核心产业公司将会在这两年逐步改名为中国联合钢铁总公司、中国联合船舶工业总公司,以后还会继续保持远东之名的企业会越来越少,大体只会剩下远东商行、远东银行、远东航运、远东铁路、远东石油、远东武器六家特大型的企业,甚至连此时利润丰厚的远东纺织、远东矿业都会逐步改变名称,脱离远东系自立。

因为远东太大,它的存在本身就会让世界和国人感到恐惧,而它又必须存在,所以就必须学会隐蔽。

第一次世界大战真的让远东财团赚到了盆满钵满,容星桥身为总董,每年的分红都能在上海办一家小银行,仅是在军工业、石油产业和橡胶产业的投资就在过去六年间赚取了超过十亿英镑的巨额利润,其他的间接收益也极其可观,德国在国际市场的六年真空让远东财团在油脂、化工、染料、纺织、机械、电气六个领域都取得前所未有的大突破,甚至是向英法市场出口,这样的事情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战争确实是一个很恐怖的东西。

虽然远东的技术基础基本还是来源于德国,但是德国工业想在这几年间恢复起来,恐怕也是很不容易的事,而远东也在积极利用这样的周期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效率和技术水平,乘着世界战争在英法俄等国大肆招揽专家,在国内外都设有远东技术研究局这样的机构,如今更是将手伸入德国,在德国大量招揽专家和第一流的工程技术人员。

除了外聘,在一切工业学德国的举国之号召下。远东自身在人才培养和积累上也狠下足了功夫。

资本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也是国家进步、发展的原罪和源动力。

如果说差距很大,那也真不是十几年就能追赶上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