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神奇的橡胶(4/6)
十岁,我必定会去长白山一带好好考察一番。何况这家纺织厂的兴办几乎耗了我半壁家财,在这两年间也耗尽我的心血和精力,如今虽有盈利只等明年开始收税起,那就又很难说了……赚钱还是应该能赚的,只是投资规模庞大,如果和日商的洋布冲击起来,价格上肯定吃亏。”
稍加停顿,他又说道:“前些天,我和潘斯炽谈到日本的洋布,要说起来,日本人也算是很会做生意,洋布的牌子都起的很不错花色和图案更是贴近咱们本地百姓的所好质量虽然差价格倒是低廉,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咱们的纺布质量也不如英法和德国的洋布所以只能学日本人的办法。只不过,编花色也要有技师,要会画图编线的师傅咱们眼下只能请日本和法国的技师,虽然能应急,却非长久之计。”
宋彪微微颔首,道:“这些事呢,远东那边都考虑过,总督府新政局和调研局也都考虑过,去年就开始着手处理,如今咱们在东三省开了四所纺织学校,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预计过个五六年,这些问题就不算是大问题了。如今日本纺织品在国内占据进口纺织市场的一半份额,每年对华出口四千余万圆,这么下去肯定不是办法,可三四年间就想要处理此事,怕也不容易。潘斯炽、容星桥都和我汇报过此事,预计是要五年的时间才能逐步具备和日本纺织品长期竞争的能力,我只能说是慢慢来了,这五年里,我会让各局都关注着,需要总督府解决的事情,咱们都会尽可能的想办法。”张弼士赞道:“有您这番话就行了,我心里也就放心了。只是我也想和总督大人问一声,您说能不能提高日本对东三省出口的关税,我和虞洽卿他们也谈过,朝廷那边是真指望不上,大家愿意来东三省投资办厂,都是看着您在东三省坐镇,绝对不会让咱们吃亏。”
宋彪答道:“这些年里肯定是没有办法单独谈出口税,因为东三省的关税总体还是受清政府同其他各国签署的条约限制,可这个事情不会一直无法解决,我心里有谱。暂时来说,毕竟还是有那点可怜的关税挡着,只要咱们自身的成本比日本低,质量不比它们差,那就不会是什么大问题。做生意嘛,总有各种手腕和招法,您各位就辛苦一点,多琢磨点新办法,新招法,多整点花色,多做点宣传。我现在就怕日本企业到华投资,咱们不能在法律上直接对日本企业设限,只能在各银行的信贷方面想办法,其他的就只能靠企业之间相互琢磨对策。说来说去一句话,政府能做的事情是有限度,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的提供对整个行业的支持,保持公平竞争的市场,其他地事情就只能靠实业家们自己去努力。”
张弼士继续赞同道:“总督大人,东三省总督府能做到这些,我们这些办厂子的人心里真的都明白,也真的都很满足,很高兴。既然大人今天特意来我张弼士的厂子视察,我张弼士就在您这里表个态,东三省的环境这么好,我打算倾家之财到东三省投资办厂,中国有四万万人,纺织业大有鸿图可前,我打算和远东纺织总公司的潘总董商量,在目前的基础上再投入两千万银圆,另外出资扩大锦州纺织学校的规模,在天津和上海继续支助办两个纺织学校培养人才。既然投资一半身家做纺织业,那就一定要将这个产业办起来,给咱们中国人争个脸面。”
宋彪击掌赞道:“好啊,张总董有这样的气魄和决心,那真是中国实业之福,中国纺织业之福,不过要说到投资,我正好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听说张总董在南洋投资了很多橡胶种植园对这方面非常有经验,我倒是很想在这个领域有所投资。前段时间,托人介绍,我和新上任的两广总督张人骏张大人刚有联系谈到了在海南岛察看是否适合种植橡胶树一事,他对我这个想法颇感兴趣,也愿意给予支持,不过您也知道朝廷对我有些非议,包括近期就还在吵着呢,加上远东商行确实还真没有人懂橡胶这方面的事情,我考虑一番后想要和你合作,或者说是请你帮我在台前做事咱们两家一起合股经营整个海南岛的橡胶种植业。”
张弼士颇为惊讶,道:“那自然再好不过,既然有两位总督大人从中穿针引线,想必也是一定能办好,只是不知道总督大人打算置办多少亩的橡胶园?”
宋彪道:“你在南洋大约种植了多少亩橡胶园。”
张弼士道:“六万亩左右,分散在十多个地方,橡胶园规模太大也容易出问题,特别是一旦染病,那就全体降低产能,加上工人太多也有问题招起来不容易所以一个橡胶园通常都在四五千亩左右平时六七十名工人即可,管理起来也方便忙碌时紧急增招数百名短工。如今好在是橡胶价格每年都有小幅上涨,现在行情好,一般而言比办厂子赚钱就是要看具体的管理水平,管的不好,那也有赔本的,如果遇到风灾雨害和虫病,那也算是很糟糕的。”
宋彪继续问他:“一般产胶多少,收入多少,全球市场目前大约有多少需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