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豆子的无敌时代(3/4)
说最为重要的日晒条件。总的来说,大豆在东三省确实是最好的种植物。”
宋彪想了想,问道:“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从美国大规模引入豆种?”
阿尔莫洛.努涅里科博士摇了摇头,道:“虽然美国人在豆种的选择中经过一定的挑选,但我认为他们所做的工作还是比较基础的部分。我近期走访了一些本地的大豆种植户,很遗憾的是东三省的大豆种植本身都属于少量种植。并没有意识到大豆的特殊经济作物的价值,即便如此,根据我们从沈阳周边地区的农村抽调的一些豆种样品来看。差距实际上并不大。如果本地的农户能够更好的重视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自己加强豆种的遴选工作,那就没有必要从美国引入大豆。另外。我最近请圣彼得堡植物研究所的朋友查了一些报告,从目前来说,国际大豆的主要供应商还是过于分散,德国因为本身具有极高的大豆需求量,本地种植大豆的规模在欧洲相对较大,美国、巴西、阿根廷,甚至是墨西哥都有对欧洲的大豆出口,总的规模来说还是较小。世界大豆的种植规模中,亚洲地区仍然是最高的,包括日本种植大豆的总量都要高于法国。”
说着这番话。他就从档案袋里取出一份资料交给宋彪,补充道:“这就是我收到的一些资料,从美国的种植规模来看,他们的大豆种植面积并不大,绝大多数都是用于饲料。而没有像欧洲那样极其重视其出油率的问题。单纯从出油率这个重要的指标而言,美国大豆和东三省的本地大豆之间没有区别。”
宋彪将这份资料拿起来翻看一遍,提供资料的源头是圣彼得堡植物研究所和德国的一家经济作物研究公司,记录过去几年间的国际大豆交易总额,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大豆种植面积。
从这份数据来看,亚洲、欧洲、美洲都是大豆种植的大户。亚洲大约占据着国际大豆种植总量的一半,但除了日本、印度的大豆少量出口到欧洲之外,大部分的大豆都是用于本地消费,欧洲的大豆种植产业完全是在近二十年间随着榨油工业和油脂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南欧地区的大豆种植规模非常庞大。
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都有一定的大豆种植,总体还是作为青贮饲料来使用,向欧洲的出口规模并不大。
在全球的大豆进口市场中,德国几乎占据着一半,这也证明了德国油脂、油漆工业和其他食品原料工业的繁荣。
等宋彪差不多看完了这份报告,阿尔莫洛.努涅里科博士才小心翼翼地劝说道:“总督阁下,请容许我在这里为奉天农业研究所从您这里争取一些研究经费,在我们近期的观察中,我可以确认东三省的地方豆种的种类,以及野生豆种和半野生豆种非常多,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大豆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如果有充足的经费和时间,还有人员的话,我们完全有机会超过德国在大豆领域的研究工作,培育出更优良的杂交大豆,具备更高的出油率、更高的抗病和高产等优点。”
宋彪微微颔首,问道:“我完全同意这个项目,您大约需要多少钱?”
阿尔莫洛.努涅里科博士谨慎的答道:“每年大约需要四十万卢布,除了要在东三省各地选定一些优良的土地用于培育种苗和观测外,我们也需要更多的人手进行试验种植,以及从东三省,包括中国其他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抽选野生和半野生的豆种。虽然我们的目标是要培育更好的经济豆种,可如果没有庞大的基础研究,我们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一种全面的豆科作物的研究,系统深入到各个方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可能适当还需要继续增加一些经费,我个人也希望从俄国邀请一些合适的助手。”
宋彪权衡了片刻,还是很爽快的答应道:“完全没有问题,在经费上肯定不是问题,我会一直支持你和奉天农业研究所。我只提一个建议,那就是奉天农业研究所必须要承担一些学员培养的工作。你要招募一部分合适的中国学生,指导他们学习,成为合适的助手,甚至是指派他们从事一些研究工作。作为这家研究所的所长,你完全有权邀请你认为合适的其他专家来这里协同你工作。然而,不管您是要从事基础研究,还是从事经济作物的研究。我希望您都能尽快的为东三省培育出合适的豆种,并且是不断改善。”
阿尔莫洛.努涅里科博士很高兴的答应下来,道:“这简直是太好了。不会有任何问题的,总督阁下。”
宋彪点着头,随即和阿尔莫洛.努涅里科博士询问道:“您作为俄国的植物学和经济作物学的专家。在您看来,以东北的气候环境和特点,还合适种植其他的农作物……或者这么问,您觉得东三省的农业要怎么发展,注重于哪些新的方面?”
“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