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场景应对

夜无声:“说回隐喻故事,我们再回看一下四大支柱,给我们提供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让我们快速达到。在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外界的车流,以防撞车或撞人,然后地调整方向,车速。总结成一句话就是。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沟通的五大场景:沟通、说服、谈判、辩论、演讲(注:五大场景的化分是根据马东出品的《好好说话》)。先来说沟通,此处的沟通是狭义上的沟通,是撇除后四种场景下的沟通。沟通的过程中要,也就是互通各种的思想观念和传递感情之用,同时避免引起相应的冲突。我们都听过萧伯纳的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可见如果没有冲突,沟通将是一个双赢的事情。但如果发生了冲突,可能会发展成对骂互撕,这时依然在传情,不过传的就不是什么好情了。

所以沟通中表达就很重要了,我们在观察对方以回应,同时对方也在观察我们做回应。我们要尽量避免引起对方阻抗的行为与言词。我们说的话不能让对方觉得羞耻、自尊下跌、或者增加对方的焦虑。一但我们让对方感受到这些,他的反应只有二种:一是否认;二是攻击(含先忍下来到累积到某时爆发攻击)。最近这些年,国内发生多起校园凶杀案,我们撇开其它不论,这些案件背后,定有表达所引起。可见有意或无意羞辱他人是可能带来杀身之祸的。对于那些本来就自卑的人,我们留心观察和措辞,不要让他感到自尊下跌。在我们平时的沟通中,我们尽量要做一个发光体而不是一个黑洞。所谓发光体就是别人和你沟通后感觉很舒服,得到滋养,而黑洞呢,则是吸取一切可吸的能量,让别人感到很累。请记住,沟通首要目的是传情,如果不能传好情,我们宁愿不沟通。沟通中过程中情绪的权重也要放于观念的权重之上,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如果沟通中遇到你有一个自认为良好的观念,但对方并不认同,这时的沟通就变成了说服。说服和沟通有些不一样,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双方,而说服的效果取决于对方,也就是说服有没有效果由说服者控制,但由被说服者决定。也许有些人会认为说服就是洗脑或找出一个窍门方法,让你听我的。这时我们的预设前提就非常有用了,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权和决定权,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引导对方看到更好的选择,并选择它。当然说服也是有方法的,在莫提默·j·艾德勒的《如何听,如何说》一书里,他归纳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服三要素:人品、理性和感性。人品取决于你的信用,如果你经常骗别人,恐怕你说得天花乱坠,也没人信你,所以人品是说服当中的首要因素;理性取决于你的逻辑架构和见识;感性取于你对人性的了解,对价值需求的把握和共情能力。

如果说服发展到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想要说服对方,那就演变成了谈判。谈判是在不同中寻找共同,以致双赢。谈判不像说服那样效果只有被说服者决定,谈判的决定权回归到双方,这时就看谁有主控权。抢夺主控权就成了谈判的重中之重。主控权由四要素组成四分局。当时,这时沟通一下就搞定;当时,这时没必要会谈;当,这时的主控权就在你方;当,这时的主控权就在我方。比如,你要造手机需要一款高性能芯片,但只有对方有,而造手机又不至你一家,那你就没有主控权。反过来,你造的手机超级畅销,芯片公司有n家,这时你就拥有主控权。所有的谈判无非是通过各种途径拿到主控权。

当谈判谈不到一块,变成各有优劣,互不服气,就变成了辩论。如果谈判是,那么辩论就是。我想大家都看过辩论赛,辩论的结果由谁来决定呢?并不是正反双方,而不是评委来定。所以辩论的核心点不在对方,而在评委,只要你让全部的评委中的大部分认为你比对方强,那你就赢了。而让全部评委中的大部分认同你,就变成了演讲。而演讲是一对多的说服。

每种场境对应不同的背景和要求,在沟通时,你不易强行推进自己的观念,沟通不是说服;在说服时,你也不要以为把对方辩倒就是说服了,说服不是辩论;在谈判中,也不要以为只要真诚就能谈成,谈判讲的是主控权不是真诚;在辩论时,不要以为压倒对方就赢了;在演讲时,也不要急著动情或下结论,听众需要预热。”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