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泰北(10)(1/2)

送走了巴裕,老段离开家门,到罂粟地里查看了一圈。那血红色迎风摇逸着花浪,煞是好看!但是,她们的美总还是比不过云南老家黄橙橙的麦浪,那种金黄,那般浓郁,还有那收获季节里的真心喜悦的心情。

他掐指一算,自己离开老家都快三十年了。听说自己的父母依然健在,弟妹们也都很好,但一直苦于目前在泰国的身份,他和素察还没有机会回老家省亲。因为他俩的名字,在三地政府都是挂上了号的,属于涉毒人员。谁愿意涉毒呀?这不也是没有办法嘛。

刚开始跟素察几人一起携家带口跑到这个地方安家,为的是要自力更生吃饱饭。谁曾想这十年干下来,弄出一个几十户人家,近二百多号人口的小村子,只有种植罂粟,才能够勉强地维持。泰缅政府也曾派人跟他们接触过,但两方政府都拿不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他们全村人的迁居和吃饭的问题,只好就这么拖着吧……

今年的收成应该不错!到目前为此,罂粟的长势喜人,没有什么病虫害,几周以后只要能够投入足够的人力割胶,明年这一百多号人的吃饭就没有问题。他还真对这个“文化班”的事情寄予了厚望,能够一举多得呀。素察老大肯定是支持的,但这个工仔行不行呢?这可不是一个普通团丁能够做的事。

他背着双手,踱步回到村子里。回家的路上,遇见了到别家串门的老伴段婶。

“怎么样,跟颂猜说过了?”

“嗯。他这会儿在家里看着书呢。”

“孩子们呢?”老段两口子有个十一岁的女儿,一个八岁的儿。

“在恰旺家里玩呢。”恰旺是村子里的一户人家,有一对八岁的龙凤胎。

“昨夜跟你讲的事情也得好好准备啰。这么多孩子一起吃饭,不是一个小事!”他们计划着近三十个文化班的孩子们一起吃中饭。由段婶负责。

“这个没有问题!”

“平时就有十几个壮小伙子的一日三餐,现在等于是再多弄一餐而已。”

“不是还有大嫂帮忙嘛。”段婶称村长的老婆为大嫂,她对完成老段交代的新任务充满自信,不觉得是什么太大的负担。

回到家里。段婶准备为颂猜切一个木瓜吃,老段进到了杂物间。

“看得如何了?”

“段叔,还不知道怎么做呢。谢谢您买了这本书!”颂猜实话实说,同时举起一本“汉泰字典。”

老段看了看这本字典,说:“其实我也不懂,是‘美斯乐’那边的老师们推荐的。他们听说咱们的教员只懂国语,说是要教这帮泰文为主的孩子们是有困难的。所以,你也要赶快学习泰文。”

“在哪儿上课呢?”

“哦,这个好办。我带你出去走走!”

段婶端着切好的木瓜走过来,老段说:“留着我回来吃吧。”他知道颂猜不吃木瓜。

其实也不是颂猜挑食,而是在云南生活的时候,他就听纳姐说过,这玩意儿滋阴不壮阳,反正男孩子吃多了不好。纳姐说过的话,无论对错,颂猜都会记一辈子的。

老段领着颂猜在村子里的各个角落转了一大圈,每走到一户人家,还简单介绍了这一家有没有孩子,那一家有几个孩子,听话的、调皮捣蛋的,一一做了介绍。他知道,这一时半会儿的,颂猜也不可能知道和记得住那么多。但这些信息在老段的心目中,就是一本详细的帐,因为他就是这个村子、这个大集体的“账房”先生。

转到村长家门口一块较大的空地上,看着十几个在这里玩耍的孩子,老段说:“就在这里上课!”

“这里?”颂猜看着这个空空如也的大空地,不解地问:“那就是没有教室啰?”

“开什么玩笑?”老段笑着说:“我们这儿哪来什么教室?”

“就把这块空地当教室。我和村长小时候在云南读的那两三年书,也都是在这种空地上读的。”

“你们长沙的学校都有教室吗?”

老段对中国大陆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作为老段和素察,自然就是要打回云南老家去。老家离这儿,可是只有两三百里地而已。

不过,****的事好像许久没有人再提了。近两年传出的消息是:大陆在搞什么改革开放了?

“嗯,我们小时候都在教室里上课的。”颂猜谦虚地说。心里想起来都有点觉得好笑,老段怎么会觉得咱们长沙的孩子,上课都没有教室哩?我们浏阳县城的条件比这里也是强太多了呀。当然,父亲去世以后,工仔的家里是很穷的。

“天晴就在这块空地上上课,下雨就到你们的宿舍去。我们准备把你们住的宿舍扩建一下,除了你们睡的大床以外,起码要能坐下三四十个孩子。”

看来,老段已经考虑很多了。颂猜觉得自己的精力,该放在怎么上课这个重点上。

“段叔,容我再考虑三天。我可能每天下午,就到您家多打搅了!”

“没有问题!你随时来就好。你也可以把书带回宿舍看呀?”

“不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