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心理战术(1/2)



“你选好了?”

“聚宝斋”的伙计直紧盯着唐晨,见唐晨拿出了个黑乎乎的东西,不由地暗自好笑:“这绝对是个菜鸟!”

心打定主意想要讹唐晨,当即不动声se地走过去,对唐晨说了这话:“这东西可不得了,起码有超过千年的历史了,你的眼力真好,下就相了它……”不管怎么说,这伙计把这黑乎乎的东西夸了遍再说。

唐晨也不是傻子,哪里会听他的忽悠?只是攥紧了这块似木非木,似炭非炭的东西,继续头扎进这对杂货之,丝毫没有理会这伙计怎么问话。

这伙计觉得自己的脸上挂不住,忍不住继续道:“别找了,这东西叫桃符,虽然是有两片的,但我们就收了片上来……”

“只有片吗?”

唐晨心有点不相信,看了看这黑乎乎的桃符上写着“神荼”两个字,心有点不甘心。

“唐师傅,你找到了?”

曾老装作若无其事地走过来,“惊讶”地说道,“你来这里,就是为了找这么块桃符啊?”

这时候,“聚宝斋”的老板也走了过来,瞥了眼唐晨攥紧的桃符,心也有点好笑,说道:“如果这桃符是对的话,兴许还能卖出点价钱来,可惜啊……不如你们来看看这个炉子,绝对是件老物件!”

曾老转身望去,果然有个小铜炉摆在桌子上,炉子上面布满了铜绿,样式也不见得怎么出众,反而有点简陋,似乎就是个粗制滥造的东西。曾老是个“有品味”的收藏者,怎么可能看得上这种外观并不出众的东西?

然而唐晨却好像没有听到他们的谈话样,继续在杂货堆里面“淘着宝”,曾老无所事事的qing况下,也只能勉强应付,小心翼翼地拿起了这个铜炉。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铜炉虽然不算大,但沉甸甸的很是坠。

“怪事!”曾老心知有异,连忙收起了小视的心理,仔仔细细地用放大镜打量了起来。曾老知道,铜炉是guo古代铜器个du特的品种,bao括炭炉(又称燎炉)、温酒炉、熏炉、炉等,这些铜制的炉基本上都是实用器具。

正如木刻、玉雕需****把玩以形成bao浆,铜炉也需要常年“火养”,在温火的烘烤之下,铜炉的皮壳也会慢慢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温润,越来越耐看。这往往是个缓慢的渐变的过程。但也有收藏家以猛火急攻,以求速成。只是这种“揠苗助长”的铜炉,卖相虽然不差什么,但就是缺了种韵味在里面。

曾老记得王世襄在《漫话铜炉》书上,曾记这么件事,他学父亲的好友赵李卿先生,将新淘到的具蚰(种虫子)耳炉浸入杏干水煮昼ye,去除表面污垢,随后把烧红的炭或煤块夹入炉,或把炉放在炉子顶面上烤,ye烧成润泽无瑕的棠梨se,令王世襄欣喜若狂。但陈巧生却不大提倡这种速成方法,因为旦把握不好容易将皮壳烧坏,他更倾向于每日用沉香或檀香熏燃,日积月累,烟气熏染炉体,香油附着炉身,再经过人盘玩,自然而然地获得温润的光泽。

而这个铜炉,曾老仔细辨认之后,才发现也是蚰耳炉。

所谓的蚰耳炉,其实就是炉作蚰耳簋式,口沿平侈,收颈鼓腹,圈足微外撇,有侈弦周,双耳出颈曲折下收于腹部,浑厚有力,粗细富于变化,转角圆润,耳洞几近浑圆。也许是常年被烟火熏染,铜炉上面有层隐隐的光泽。

样式就不用说了,是仿造宣德炉的样式。而宣德炉的样式,多取自宋代的《宣和博古图》和汝官哥钧定等名窑瓷器。简洁的造型,高度抽象的线条,jing准的几何关系,这些在宋瓷里被运用得炉火纯青的美学元素,在宣德炉上也能寻见端倪。宣德炉以“耳”分款,造型的差别也在“耳”上得到充分体现,冲天耳式端庄正,多用于祭祀;蚰耳式,圆融小巧,多安置在书房;双鱼耳式,像两尾游鱼,放在卧室最为合宜;而桥耳式,灵活的曲线构筑出du有韵味的线条,多放置在课堂书塾。

宣德炉以其臻于完美的造型与皮se,成为种足以垂范后世的铜炉,五百多年来引得匠人争相模仿,以至于“宣德炉”几乎成为铜炉的代名词,不管是明清时,还是民guo时制作的铜炉,都愿意称自己为“宣德炉”。但宣德炉传世实在是太少了,这个铜炉也肯定是仿制宣德炉的样式而已。

“难道这是个古代人在书房里面焚香净神的铜炉?”

曾老有点捉摸不定了,毕竟他对铜炉的了解太少太少了。

“你老觉得这东西怎么样?”

“聚宝斋”的老板显然有点信心不足了,在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